“啊?”孔令东吃了一惊,“这么说开发区是独立单列?”
市里已经有了经开区和高新区,但是县这一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怎么来建设操作,在汉都这边都还是一个摸索过程。
孔令东还以为这个开发区一旦建在哪个乡镇,会和这个乡镇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若是建在南渡镇,或许开发区的书记会由县里某位领导来兼任,自己这个书记没准儿就要兼任开发区的主任,而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带来的利益也能沾上边。
“看省里市里的重视程度,应该是要单列,正科级单位。”齐云山摩挲着下颌,若有所思,“不过你们南渡的条件的确不错,嗯,对了,沙正阳这个小伙子搞企业这么厉害,或许发展经济也有一套呢。”
听闻齐云山提及沙正阳,孔令东脸色微微一变,但马上变回正常:“正阳搞企业的确有一套,不过发展经济和搞企业不完全是一回事吧?对了,齐书记,县里究竟是什么打算啊?”
齐云山没有理睬孔令东,自顾自的道:“开发区的目的就是招商引资,引入企业,发展经济,没有搞过企业的,你怎么能知晓人家企业需要什么?怎么才能吸引到企业在开发区来落户?”
孔令东有些尴尬,低垂下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令东,你对沙正阳有看法?”齐云山转回目光,淡淡的道。
“也不是,只是觉得东方红酒业发展这么快,感觉镇党委有点儿驾驭不住,什么事情都是公司自己就决定了,镇上好歹也还是第二大股东呢,而且红旗村和东方村还是镇上领导之下的吧?”孔令东讪讪的道:“我对正阳这个人绝对没看法,他也很尊重我,我就是觉得这种体制有点儿不对。”
“体制有点儿不对?我看是你心态有点儿不对吧?”齐云山毫不客气的道:“你是镇上的一把手,该管什么?去管企业么?企业的事情让企业负责人去管,你们南渡镇也还有其他几家乡镇企业啊,怎么没见你去管呢?东方红酒业红火了,你镇党委政府就想插手了?”
孔令东哑口无言。
齐云山顿了一顿才又道:“你要考虑的是如何支持东方红酒业更好的发展才对!你南渡镇是第二大股东,其余两个股东也是你们镇上的村集体,企业发展壮大了,利润多了分红,对你们南渡镇,对两个村改善自身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才是你该考虑的!”
孔令东听得齐云山口气变缓,这才松了一口气,连忙称是。
第一更!
“哦?对这本书有什么感想呢?”桑前卫随口问道。
“嗯,感触很多,对一个耄耋老去的帝国内部存在的种种弊端刻画很深,道德很重要,但制度更重要;制度很重要,但执行力更重要;执行力很重要,但执行力的源头建设更重要,这是一个循环,要么是恶性循环,要么就是良性循环,也是一个辩证的问题。”沙正阳沉吟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噢?”桑前卫眼睛一亮,沙正阳这一番排比句相当精辟,虽然一时间还不能完全领悟,但是却很发人深思,“正阳是学中文的吧?”
“桑主任,我是学中文的,但对历史也很感兴趣,这本书我大学时代就读过好几遍,还写过读书笔记。”沙正阳坦然道。
“读大学就能有这么深刻的见解,不简单呐。”桑前卫越琢磨越觉得有点儿意思,对沙正阳又高看了几分。
与此同时他也能感受到沙正阳对自己发自内心的敬重,这也让他有些不解。
照理说就算自己是县委常委,但以沙正阳现在头上都笼罩着一层能入市委领导法眼的光环,似乎也用不着这么讨好自己才对。
“其实这本书对我们的工作也很有借鉴的意义,我这段时间就一直在认真读这本书,觉得很有启迪。”桑前卫示意沙正阳入座,自己也坐在了沙发上,“戚继光和海瑞这两个不同的角色,多舛的命运,让人能从其中悟到很多东西。”
“桑主任,我觉得这恰恰是封建王朝的制度体系的问题,如果不从制度体系上来进行改革,那么取得的成果都有可能毁于一旦。”沙正阳迎着桑前卫的目光,“哪怕改革也会触及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但如果你不改革,胶柱鼓瑟,那么其后果就会更糟糕。”
“胶柱鼓瑟?大概就是拘泥守旧不知变通的意思吧?”桑前卫点点头,他的高中文化程度在这个时代算是过得去,但换到十年后就有些不够了,不过他却并不在意这一点。
“嗯,差不多。”沙正阳有些后悔,不过他也感觉到桑前卫不太在意这一点,稍稍放心。
“所以你也觉得县里在县酒厂的问题上也该大刀阔斧的改革?”桑前卫身体向后一靠,笑了起来,目光却盯着沙正阳。
“桑主任,不仅仅是县酒厂,其实县里还有不少国营企业都面临着这种困境,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沙正阳也不客气,他了解桑前卫的性格,直接说事儿,“我判断,抓大放小会是中央对国营企业经营的方向,县属企业很显然应该属于放小这一类,或者说市县这一级的竞争性企业都会采取放这个策略。”
“哦?”桑前卫对沙正阳的这个观点很感兴趣,扬起眉毛,“为什么这么说?”
“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应该是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市场服务和监管,自身深度参与并不合适,或者说有参与,也应当以非直接经营的方式参与,比如混合制,股份制,聘请专业管理者,国外称作职业经理人等方式来进行,在产业上也应当有所选择,而非全面覆盖,因为你政府本身就是裁判者,你也没有那么多精力来兼顾,……”
对于这些后世中已经成为主流的政策精神,在这个时代却还显得那么标新立异,一直要到1995年才会正式确立国企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抓大放小战略,之前还会有好几年的尝试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