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六节 难解,质疑

还看今朝 瑞根 3256 字 2024-04-22

即便是真的要从工人薪资成本考虑,雷亚文也觉得可以考虑有一定电子产业基础的成都和武汉,而非条件不及成都武汉的汉都。

但谁让父亲是汉都人呢,为老家桑梓做些贡献一直是老头子的夙愿,这一点上雷亚文也无话可说,阿霆这小子也就是用这个来把老头子打动了。

把两家厂子转移过来可不是一件小事情,雷亚文更赞同父亲捐赠一两百万现金给老家更合适。

不过父亲很固执,据说人年龄大了都是如此,雷亚文也无话可说,再说了,连准备接管父亲家业的兄长都未曾插言,他这个老二就更不好明确反对了。

好在父亲也还是比较谨慎,真正条件无法达到让人接受的程度,他也不会轻易冒险,在雷亚文看来,来汉都投资建厂那就是冒险。

当然自己和阿霆投资的这家华峰电器不算,那毕竟是主要销路就在内陆,而且也已经找好了合作伙伴,连渠道和营销宣传都不愁,而且所需元器件也相对简单。

雷伯华也赞同次子的看法,银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进度问题不大,如果自己要投资,所需地块面积也不是很大,起码银台方面肯定会优先满足,手下人提这个无外乎也就是压一压对方的条件而已。

但就目前来说,另外三条拿不出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来,雷伯华还真的有些不敢做这个决定了。

尤其是在自己几个高管都坚决反对的情况下,哪怕这边的工薪水平的确低得很诱人,这让雷伯华也很是遗憾。

“那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先前贵方提出的另外三点,嗯,我也觉得这三点大概是最困扰贵方的三点,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贵方在这三条上的忧虑担心得到缓解,我觉得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谈判就有很大可能成功?”

沙正阳气定神闲的态度让雷伯华一方都有些惊诧起来了,连雷伯华本人都觉得无法理解,认为沙正阳有些大言不惭了,甚至连带着对沙正阳的观感也降低了许多。

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客观困难,根本不是谁能以一己之力能解决的,这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如果以为凭借口舌之功就能让己方消除担心,那也未免太可笑了。

“正阳,嗯,这三条,如果贵方能够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哪怕能解决其中两条,我觉得我都可以拍板决定在银台投资建厂,不过我看不出贵方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嗯,并非轻看贵方,而这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困难,是一个供应体系问题,在汉川实在找不到这种合适的环境,恕我直言,我的话可能直白了一些,但是却是实话。”

雷伯华深深的看了沙正阳一眼,很肯定的回答道。

在商言商,哪怕对沙正阳印象极佳,但在这个问题上,他需要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

会议室里的气氛有些凝滞。

双方都已经经过了几轮交谈,银台方面已经把能开出的最优厚的条件和盘托出了,但是很显然香港方面的客人仍然不满意。

当然,不满意不仅仅是局限于银台方面在税收、水电、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条件,说实话,这已经是能做到的极致了,再苛刻,那就意味着要突破政策红线,没有人敢那么做。

进入谈判阶段,雷伯华就很少说话,具体的磋商都交给了他带来的几个人。

其中一个是他在香港电子厂的主管,业务很熟悉,还有一个玩具厂的副主管,同样也是言语犀利刻薄,提的问题也是刁钻而精准,让银台方面都觉得难以回答。

焦点集中在几个方面。

其一是开发区的建设进度问题,香港方面认为以现在的进度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他们的要求,尤其是水电管网和通讯线路的铺设安装,难以如银台方面承诺的如期实现;

其二是熟练工人问题,银台方面这边既没有合格的熟练工人,也没有能力进行工作前的必要培训,而如果要让港方来做,耗时耗神,麻烦很多,成本高昂;

其三是供应链问题,也是最关键的核心问题,银台缺乏最基本的元器件和零部件供应商,如果全部要从南粤或者江浙那边运进来,成本会大大提高;

其四就是销售市场问题,外销涉及到运输成本和报关成本都会提高,出口退税手续复杂,内销市场培育费时费力,短期内难以实现。

按照那两位主要负责谈判的工厂高管意见,这四条不利因素已经把在银台设厂的风险无限放大了,根本不适合在这里设厂,如果不是考虑到老板是银台人,他们根本连走这一趟的意愿都没有。

现在看来,情况和他们预测的差不多,银台不是合适的投资设厂地点。

贾国英和赵嵩都有些失望,但是他们也非不明事理之人,除了第一点外,剩余三点在他们看来都的确是难以克服的困难,投资企业就是为了要盈利,如果投入巨大但是却难以见到盈利,这肯定不可能。

桑前卫一样很失望,对方那两位高管的港普虽然很难听,但是还是能让大家听明白,这几条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难题,对于一家企业来,哪怕只有其中两条,恐怕都会打退堂鼓了。

沙正阳一直在很认真的记录着对方那两位主管所提出的问题,听得出来,对方也是做了充分准备的,问题也一针见血,让赵嵩和桑前卫他们都难以回答。

不过沙正阳感觉对方并没有完全把路封死,如果他们真正觉得这些障碍是无法逾越和解决的,那么就该是雷伯华主动提出需要考虑和研究这种给双方都下台阶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