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二十三节 新环境

还看今朝 瑞根 3334 字 2024-04-22

小区有两道门,东门和南门都可以进车,里边也挺宽敞,可以随处停车。

院子里法国梧桐和榆树间或林立,夏日里倒是能遮阴,不过到了冬天恐怕就显得光秃秃不那么好看了,好在挨着围墙那一顺还有几株油松和柳杉。

靠墙边上有一个五斗柜,沙正阳估摸着是市委办的人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二手家具,但是对自己却正合适。

几件随身衣物,外加汗衫短裤袜子,也就差不多了。

三下五除二,沙正阳就把自己带来的物品整理停当,带来的十来本书算是最重的物件了,搁在书架上,这才躺在床上,只是嗡嗡作响蚊虫却没有饶过自己,已然孜孜不倦的向着自己发动攻势。

纱窗门已经关上了,但这几只蚊子显然是早就潜伏在屋里了,要撵出去没有蚊香不成。

想了想,沙正阳起身出门。

对面应该是有三户人,中间两户有灯光,门也是开着的,而对面那一间略大的则关着门。

事实上从丰田佳美停放在门口外的空地上时,沙正阳就知道自己已经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这间房已经空出来一段时间了,原来是市司法局一个干部两口子再做,后来这位司法局的干部辞职下海了,自然这房子就收了回来。

很多人一直等着看这套房分给谁,没想到却突兀的就这么有人进来住了,而且还无人认识。

当然一辆豪华轿车的到来本身就说明了许多问题,尤其还是黑牌照,这对于市委大院外的人来说,就显得有些稀奇了。

按照惯例,原则上分房都得要结了婚才能有分配资格,既然是原则,那肯定就有例外。

像外边来挂职的干部肯定就要解决住房,比如前两年也有省里下派到市里来挂职的干部,基本上都解决在这几栋房里。

所以基本上市委机关事务局都要有意识的保留那么一两套套间,以保证临时急用。

沙正阳看了看紧靠自己这间,听见里边有电视机声音,敲了敲门。

“谁?”一个听起来挺深沉的声音。

“我,隔壁邻居,借个火。”沙正阳一激灵,总觉得这声音有些像前世中看过的电视剧《征服》里刘华强的声音。

门拉了开来,一个有些眉目冷硬的方面男子站在门内,一条宽大的老式绿色警裤被一根宽大的军用皮带外扎,上身一条白色圆领汗衫,上下打量着沙正阳,“你就是隔壁新来的?”

沙正阳当然明白郭向阳的善意。

没有郭向阳的提醒,他也会从郭向阳的名单中选出二到三人交给明永昌。

既然是把关,当然要有选择余地,你直接交一个人选上去,那叫把关么?

能过大名单的,肯定政审都没问题,也就是说原则上都可以,只是看合适不合时而已。

如果明永昌不满意,否决了你的人选也不好,不否决也不好,没有了回旋余地,这就很尴尬了,除非明永昌明示你直接只定一个。

这种办公室政治的小伎俩,沙正阳前世中也都玩得不玩了,这种情况,这个时代也还差不多。

事实上明永昌审核之后也还要交给林春鸣,林春鸣肯定也还会征求沙正阳意见,但这是明面上的程序,也是对秘书长的尊重,必须要这么做。

郭向阳向自己表现出来的善意让沙正阳也有些触动。

宛州市委这么大,肯定不会那么清静,内里多多少少也会有些办公室政治,但是沙正阳觉得只要主要领导心思正,哪怕有些雨雪风霜那也很正常。

开玩笑,光是市委办里就是一百多号人,你要指望它如臂使指,一直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本身也就不现实。

郭向阳给他的感觉还不错,明永昌、卿泽高几位暂时还没接触,还不太了解,但沙正阳相信很快他可以融入其中。

无论是皮里阳秋,还是针锋相对,或者和衷共济,抑或和光同尘,他都有思想准备。

宛州市是老地区,虽然88年才建市,但宛州专区却是早就有了,后来七十年代专区改地区,但整个辖地基本上一直保持稳定不变,整宛州市十县二区就把汉东盆地占了个完。

市委办为沙正阳找的房子应该是七十年代初的老房子了,典型的红砖房,只有三层楼,一排三个单元,公用厕所,一个单元每楼四户。

这种老式的住房很显然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生活节奏了,第一没有单独的卫生间,第二,卧室和客厅连为一体,只用了半堵墙加一扇门隔开,规划的确很丑陋,不过对于沙正阳来说足够了。

他也就是一个临时歇脚处,要求没那么高,而且是安排在一楼的最边上,不像楼上,进自己门还得要走别人门前过。

宛州市委市政府的住宿楼是统一分配的,起码在86年以前都是如此。

从86年开始,一些条件略好或者单位人数较多的单位开始自己修宿舍楼,比如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法院、市财政局、市水利局等单位,陆续修建了自己的宿舍楼,符合条件的干部便可以按照各单位的资格打分分到新房。

这样一来才能腾出来这些当初还相当紧俏的一套一,实际上也就是两个半间外加一个几个平方的小厨房,让一些结婚有一定年成的干部能够分到这种套间了。

如果夫妻二人都是市里干部,或者一方是市里,一方是区里干部,且有了孩子,那么还会根据一定的算法积分排位情况可以多分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