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百四十八节 我来的目的就是听你们倒苦水

还看今朝 瑞根 3284 字 2024-04-22

“不用,等老马自己回来,我们先在办公室坐一会儿,待会儿老马回来,我们一起下去走一走看一看。”沙正阳摆摆手,“别把我和老方当成来听汇报搞检查的,我们下来就是想要听一听现在镇上的现状和你们认为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以及你们觉得应该如何解决的意见和建议,有多少说多少,说错了也没关系。”

于炳成也没想到沙正阳说话行事的风格这么干净利索,直截了当就开始步入正题,这甚至让他都有些不能适应。

“问题的确不少,但是我们……”

“行了,老于,我说了,我不听你们的决心和想法,我说了,我来听现状,这个现状实际上就是说你们面临的困难和难题,你们目前哪些方面有问题有困难,而靠自身有又难以克服的,需要县里支持和帮助的,说具体一些,但是你也别狮子大开口,……”

沙正阳几乎第一时间就制止了于炳成的表决心。

表决心也是一种态度,在对新来领导的作风和性格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显然表决心是一个很稳妥的做法,但是沙正阳不想听,前世中他听得太多,也深知这种表决心背后有多少无奈和困扰。

于炳成有些尴尬,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老于,今天我陪沙县长第一站就走你们藿集,目的很简单,沙县长很关心农村的发展,你不要看着沙县长在市经开区搞得风车斗转,也不要觉得沙县长好像在县经开区那边频频露脸,但是沙县长和我说了,真阳县要解决工业发展问题,但是同样不能忽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

方东升对藿集不陌生,和马永春、于炳成也都很熟悉,说话也就要随便许多,他的话,于炳成也信得过。

“而你藿集镇是全县第三大镇,但是但论农业,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农业镇,怎么来解决自身问题,我想老马和你肯定早就有一肚子想法,一肚子苦水,沙县长就是来听你们倒苦水的。”

于炳成试探性的看了沙正阳一眼,“县长,那我可就实话实说喽?到时候您可别觉得我老于怎么全是说些不中听的,说些解决不了,说些为难人的事儿。”

沙正阳早已经把笔记本准备好了,身后谭文森更是准备停当。

这也是沙正阳叮嘱他的,要尽可能记录详细,日后拿回去要县委政研室对这些问题做一个反馈调研。

如有必要,沙正阳也准备就真阳的现状自己亲笔撰写一篇调研文章。

“老于,我说了,我来就是听真实情况的,我来真阳,恐怕也不是一两年就能走得了的,所以么,你要说的我始终都要接触到,所以晚接触不如早接触,晚研究不如早研究,总得要面对,总得要解决,不然迟早要出事,是不是?”

沙正阳的目光里多了几分决然。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农业税和水利费以及双提款过高,但从本质上来说,则是农民找不到增收的路径,缺乏增收的有效手段。”良久,沙正阳才接口道:“所以,对农民来说,开源仍然是最重要的,帮助他们找到致富增收的道路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当务之急。”

“说易行难啊。”

方东升却没有轻易附和沙正阳的话头。

“除了大力发展工业吸纳劳动力外,第三产业的发展实际上很大程度要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没有强大的第二产业,除非有诸如旅游等特殊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在我们真阳县这样的县份要发展起来很不容易。”

沙正阳对方东升又高看了几分。

对方不像有些人喜欢高谈阔论,动辄谈到第三产业发展如何如何,谈到国外城市化进程中第三产业的作用,在沙正阳看来那都是不切实际。

西方国家经过百年工业化进程,人家城市化早已经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了,你现在连工业化基础都还差得很远,就妄谈什么第三产业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沙正阳看来就是缘木求鱼,不切实际。

尤其是像宛州这样的内陆人口大市,你不把工业做起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入城怎么生存?

他们靠什么为活?

哪有那么多服务业岗位来满足他们需求?

“老方,你这个分管农业的却对工业发展抱有很高的期望啊。”沙正阳看了对方一眼,“第三产业不行,那农业呢?”

“农业?农业的现状就这样,以前长期为工业积累做贡献,现在随着时代发展,农业地位也在发生变化,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但大家又都说无农不稳,所以啊,这也矛盾的悖论。”方东升轻哼了一声。

“那你觉得该如何?”沙正阳笑着道。

“抓工业发展仍然是不可动摇的首要任务,哪怕我分管农业也要这么说。”方东升摇摇头,“但农业也不能忽视,可如何来做好农业这一块呢?我觉得还是开阔视野,多策并举,多种经营原来提得多,但现在这种个户发展显得缺乏竞争力,风险抵御能力差,所以还是要因地制宜,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沙正阳微微点头,方东升的头脑很清晰,不跟风,不盲从,很难得。

两人说着间就已经进了藿集镇政府的院子里。

院子里还充斥着一股子浓烈的石灰水味道,院坝里的一些破损处看得出来刚用新的混凝土补上,还很新鲜,来来往往的人们都还在整理着擦拭着各自的新办公室,大概都没有料到县领导会在这个时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