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15章

穿越之荣华路 华卿晴 3657 字 2024-04-22

瓦片的屋顶,土胚的墙壁。可这宅子也有一桩好处,就是它独门独院。

最后,荣娘在回了刘府,与亲娘赵春花商议了许久后,还是打算租了下来。这胡同口有一处深水井,荣娘觉得这很好。

哪怕挑水呢。做豆腐的用水,这不是出处嘛。

九月九。

重阳节。

百明苑,三夫人刘王氏准备去了庙中祭祀。

道教三清圣人,佛家的佛陀菩萨,甭管哪路的神仙,只要是神是佛,三夫人刘王氏都乐意去上香礼拜的。

三夫人刘王氏是一个寡妇,她求的是膝下一双儿女平安长大。

白马寺。

在洛都城外。

重阳节这一天,三夫人刘王氏带着一双儿女出行,要去的地方就是白马寺。

秋高气爽。

白马寺中,有各色菊花盛开。

荣娘、秀娘身为小丫鬟,自然是随侍在遂歌大姑娘的身边。

“姑娘,夫人请您去禅堂。”

春香来寻了遂歌大姑娘,引了路,往白马寺的禅堂行去。

荣娘、秀娘自然随在其后。

原来三夫人刘王氏这时候正与佛堂的讲经师在谈话。遂歌大姑娘到了后,三夫人刘王氏还请大师帮忙解一解女儿刚刚求的签文,当然,少不了儿子的刚刚也求了的签文。

王嬷嬷在这等时候,目光是瞄了一眼荣娘。

荣娘似乎有感应一般,倒是瞧见了王嬷嬷的目光落她身上打了一个转儿。

“嬷嬷,不必这般多人侍候。”

“这屋中,我母子三人留下来,听一听大师之言即可。”三夫人刘王氏这般讲了,王嬷嬷轻声应了诺。

随后。

王嬷嬷招呼了一声。

三夫人的大丫鬟,以及荣娘、秀娘这等小丫鬟,自然是全都行了福礼,尔后,一起退出了禅堂。

在院中的廊道下,众人等候起来。

这般静候了有一个时辰左右,三夫人刘王氏、遂歌大姑娘,以及三少爷刘之烨一起出来了。尔后,三夫人刘王氏带着挺愉快的心情,是回了刘府中。

百明苑。

正院。

归来后,三夫人刘王氏留了王嬷嬷谈话。

“多行善事,必结善果。”

三夫人刘王氏念叨这一句话后,对王嬷嬷吩咐道:“嬷嬷,今个冬,咱们府上施粥时,你不妨提醒我一声,咱们多捐些善款。”

“夫人,要说行事善……”

王嬷嬷迟疑了一下,才道:“奴婢听说,放生这事儿,也算得善行。”

“放生……”三夫人刘王氏挺好奇的,她抬头望着王嬷嬷,笑说道:“嬷嬷,你有什么建议。若有,就讲一讲吧。”

“要说起来,奴婢遇到一桩事儿,就是不知道当讲不当讲?”王嬷嬷期期艾艾。

三夫人刘王氏笑了,她说道:“嬷嬷,你还不了解我吗?”

“在我这心头,你也是自家的长辈。”王嬷嬷不光是三夫人刘王氏陪嫁,更是刘王氏的奶嬷嬷。

刘王氏在王氏府第时,就是吃王嬷嬷的奶长大呢。

打小照顾到大的情份,多少年了,自然是感情深厚的。

当晚。

荣娘下差后,从亲娘赵春花的口中知道了王嬷嬷的态度。

“荣娘,要不暂时就算了吧?”

赵春花有这个时代女子的特性,那就是柔软的身段与态度。总之,没有那等特刚强的意志力。当然,这是在不跟她的母亲情怀起冲突的情况下。

若是关乎了女儿荣娘的安危,那又另一码的事情。

可如今的情况嘛。

在刘府内的日子,在赵春花的眼中就是安稳与太平。对于留在刘府里继续着平静的生活,赵春花真心不排斥,还有一点小雀跃的。

“娘。”

荣娘唤了一声。

这时候,荣娘觉得退不得。

若不然,以她亲娘赵春花的心性,指不定又被刘府里的其它人,给说的软了耳旁风。在荣娘眼中,她亲娘赵春花就是耳根子特软的人。

“我觉得,你也许理解错了王嬷嬷的意思。”

荣娘非常肯定的说道。

“啥……”

赵春花完全不能理解。

“钱摆不平的事情,不是事情太难了……”荣娘用一种真相就是如此的口吻,继续对亲娘赵春花蛊惑道:“娘,那只有一个可能。”

“咱们给的钱太少了,满足不了王嬷嬷的胃口。”荣娘双手摆开,用一种特别光棍的语气说道。

赵春花听完了女儿荣娘的答案,莫名的沉默了。

说实在的,赵春花在怀疑真是这么回事吗?

荣娘的眼神不带半点儿的迟疑,她一直盯着亲娘的目光,直愣愣的盯着。总之,荣娘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亲娘赵春花,听她的意思,保准没错的。

“要不,再试试?”

在荣娘瞧着赵春花似乎态度不那么肯定时,荣娘声音缓缓提议道。

赵春花抿着唇,良久后,一声叹息,说道:“罢了,罢了,你真是娘这一辈子的冤家。如你的意思吧。”

荣娘听得亲娘赵春花同意了,欢喜的笑了。

在亲娘赵春花没拿回了贿赂给王嬷嬷儿媳妇春柳的那一套头面手饰,荣娘就觉得还有机会的。毕竟,在刘府里的仆人,没哪个是光拿钱,不办事的。

这规距在刘府一直流行,肯定有潜规则的。

次日。

赵春花又去寻春柳了。

这一回,赵春花带着三夫人刘王氏赏的那四匹新布,以及一个银元宝。

这等厚礼,春柳收的叫一个高兴。说实话,在刘府里,连续从赵春花这儿把荣娘救三少爷的赏赐,基本上给揽了一个通透,春柳都觉得赵春花够上道。

于是。

在婆母面前,春柳真是说了好些赵春花的好话。

至于王嬷嬷?

王嬷嬷没在儿媳妇这儿露了口风。

而是在过了两日后。

王嬷嬷在赵春花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中,又到了厨房一趟。

这一回,两人依然寻了一个偏僻的角落谈话。王嬷嬷的态度,不像上一回那般僵硬了。许是真看了银子的份上。

王嬷嬷软了态度。她问道:“春花,你是嬷嬷看着进了王氏府第的。说说,你和你闺女真打算出刘府?”

“你可考虑清楚了?”

王嬷嬷的目光盯着赵春花,非常严肃的说道:“刘府这等富贵地儿,出去容易,再想进来,就是难了。”

赵春花想起了女儿的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