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雷区

霉运阴阳眼 司徒北 2651 字 2024-04-22

而在扫雷机器人第一道扫雷阵线之后的,便是我们的扫雷战士,进行第二道扫雷作业。

因为,虽然扫雷机器人等设备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扫雷兵的危险,但是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扫雷机器人、机械化扫雷、爆破排雷等方式都很难确保百分百清排彻底,无法解决深埋在土里的地雷,一些犄角旮旯很可能会被漏掉,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危险。

所以在机器人排雷的第一道阵线之后,便是我们的扫雷战士第二道扫雷阵线。

他们身穿沉重的深绿色防护服,手持扫雷耙,在土地上,轻轻的,一层一层将泥土耙到面前仔细观察。

一个地方要耙三遍,不能太深,以防用力过猛触发爆炸物。

张坤仔细观察了一会后,然后发现了一个细节。

在一线扫雷战士身上穿着的防护服,尽可能的将扫雷战士全身都包裹住了,即使面部,也有一块厚厚的防弹玻璃,在不影响视野的情况下,尽可能提供了最大的防护力。

而唯独扫雷战士的双手,却是全部赤露的。

旁边雷雨解释道,因为排雷的时候需要扫雷员精准拿捏力道,任何稍微一个不注意,就有可能引爆地雷。

而如果在手上加上保护套的话,就会极大的影响了扫雷战士力道的掌控,所以,一线扫雷战士绝大多数都是裸手上阵。

对此,张坤再一次陷入了无声的沉默。

虽然裸手排雷会最大可能的保证排雷成功的可能性,但,万一呢?

万一一个操作失误,一颗爆炸性的地雷,在一个双手全无任何保护的扫雷战士手中爆发。

张坤没有再想下去。

他默默转身,招呼了雷雨,然后绕开了前面正在排雷作业的扫雷小组。

那种情况即使真的出现,他也帮不上任何忙,现在他所要做的,就是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在一些人工排雷十分危险的地方,给地雷打上一些标记,让扫雷战士们不会因为意外触碰地雷,而引发额外的伤亡。

………………………………

ps:下一章要晚一点,今天六点的直播准时进行,将在腾讯now直播和大家见面,欢迎大家来玩。

在来的时候,雷雨就曾经向张坤解释过一些雷区的危害。

什么五万亩耕地的荒芜,一年六千万公斤水稻粮食的损失,24年因地雷伤亡的五千八百多人。

雷雨列出了很多详实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对于从未接触过这些的张坤来说,却很难形成直观的了解。

直到后来,雷雨用他的家乡沙仁寨做例子,张坤才多少对雷区的危害有了一点真实的印象。

一个曾经有87个人的小村寨,却只有78条腿。

可,即使是那样,也只是在张坤脑海里形成了,雷区真的很危险这样一种概念。

可是只有今天,只有现在,只有亲眼看到,对于残疾人,马关县人们的那种习以为常,张坤才仿佛真正有所体会,雷区在文山州造成的影响。

不是说马关县的人们人心淡漠,而是真的因为见的太多太多了。

在那一刻,张坤才仿佛真正感受到,雷区对文山州人造成的影响,才真正明白了,雷雨那句“值得”,那句“地雷一日不除,扫雷任务一日不止”的真正含义。

中越边境地雷只要还存在一天,就会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多造成一天的威胁。

也许仅仅只是一颗小小的地雷,但有可能就会造成一个家庭的破灭。

如果是父亲,父亲是一个家庭繁荣的支柱,支柱如果倒了,家也就垮了。

如果是母亲,母亲是一个家庭安定的基石,如果基石没了,家自然也就没了。

如果是孩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足以让一个家庭彻底从此沉默。

而造成这一切的,有可能仅仅只是一颗地雷,一颗埋藏在地里已经数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地雷。

张坤背着旅行包,骑在刚买来的二手摩托车上,跟随着天空中雷雨的指引,朝着边境雷区方向驶去。

一路上张坤想了很多,从一开始的,他之所以来,仅仅只是抱着对中国军人的尊敬而来,抱着想要为中国军人做点什么而来。

到现在,张坤却是变成了真心实意想要为生活在中越边境的人们做点什么。

他不知道自己所来能够带来多少帮助,但此时此刻他自发自愿的朝着雷区前进,不再只是因为雷雨,不再只是因为中国军人,只为了他自己。

摩托车行驶在黄土地上,没有路,开的很慢,一个多小时了,才走了三十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