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洞庭湖入长江口处的一个渔家的小窝棚,窝棚的主人是一对父女,在长江边靠打鱼为生。由于连年干旱无鱼可打,于是在芦苇荡边开了几亩荒地,种了些五谷杂粮蔬菜瓜果糊囗。一天,女儿正在地里点绿豆,突然听到芦苇荡边传来救命的呼喊声,循声而去,结果发现了几乎赤身裸体、气息奄奄、晕倒在地的我的先祖齐越公。于是赶紧喊来父亲,父女合力将他抬进窝棚。这位美丽的渔家少女后来成为我们江监石三县齐氏家族共同的先祖母。
第二章
暑往寒来,当成群的雁阵从芦苇荡一阵阵向南飞去的时候,越公在这个窝棚里已住了三个来月。在渔家女的精心调养下,越公慢慢地恢复了健康。那一年一直没有下雨。冬天到了,老北风呼呼地叫着,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终于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江汉平原,洞庭湖畔的芦苇荡漫天洁白。天寒地冻的时刻,芦苇荡结了冰。那个让几十位船工葬身的淤泥滩被冻得结结实实。越公想到了身陷芦苇深处的桐油船,于是再一次地向芦苇深处走去。当他来到油船上时,由于阳光的暴晒和炙烤,油桶全部龟裂,满满的一船油全漏向芦苇荡深处,并结成了厚厚的桐油冰。踏着结满油冰的破损的甲板他四处寻找,结果他的眼前一亮,在船老板的卧室的那个位置,有个油桶完好无损的静静地躺在那里,他费尽全力把油桶打开,一阵金光晃得他眼睛都睁不开,原来里面是满满一桶金灿灿沉甸甸的金元宝。
越公带着这对渔家父女离开了芦苇荡,带着这桶黄金来到了江监石三县交界的蛟子渊旁的堤口置田置地,住了下来,后人把这个地方称为齐家堤口,并逐渐演变成一个村庄。由于地处江监石三县、横扼湘鄂两省水陆交通咽喉要道,最后形成了一个繁华的水旱码头。越公后来用黄金捐了一个县令,在石首县开衙挂印一直做到李闯王打进北京城、吴三桂开山海关,他不愿意为清廷做官,于是告老还乡,在齐家堤口建成一座深宅大院,安享晚年。
越公坎坷半世,历尽艰辛,九死一生,是上苍赐给他一切。到了晚年,他一心行善,笃信道教,花巨资在荆江大堤沿线的芦苇荡边修了很多道观,以超度把财富留给他的桐油商和用自己的生命为他搭建生命之桥的六位兄弟。他说他是上天的金枝结下的金果,是一轮明月救下的头陀,因为那个救他的渔家女就叫明月。于是他把这几座道观分别命为金枝观、金果观、明月观、头陀观、扬子观和普济观。几百年来,洞庭湖畔芦苇荡边的这些道观香火格外旺盛,人们说上有金枝金果,下有明月头陀。可惜这些道观在文革中毁于一旦,只留下几个地名,像金果公社、金枝乡、普济观、堤头埠、拖船埠。今天,我们从这些名字里或许能想象到那昔日的繁荣。
为了安葬船主和船工,为了永远的纪念他们,越公任石首县令时,征集民夫专门开挖了一条河,把那只破败的油船从沼泽里拉回齐家堤口旁的麻布拐。上岸的那天盛况空前,越公请来七七四十九个道士,做了七七四十九天道场。并在油船拖上岸的地方建了一座道观,里面供奉的就是那位桐油商和与越公生死相依的六位兄弟。人们把这里称为拖船埠,把这座道观称为拖埠观,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道观于本世纪初由齐氏后人重建,至今香火旺盛。
越公育有四子,长子懋就是现居齐家河岭的一支先祖,而幺房的沿江而上到了离齐家堤口三十华里的郝穴,在以后的叙述中我会重点提及,因为郝穴是我的第二故乡。
当年从江监石三县,湖南南县、华容来齐家堤口赶庙会的老表从四方涌来,把个小镇挤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登上荆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街中央高耸入云的狮子台,台下用拾根粗大的圆木打在黄土中,形成了两朵梅花,人称梅花桩。两只狮子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和锣鼓声中,先后跳上了木桩。从湖南来的狮子在南边的梅花桩上,人们把他们叫南狮。湖北的狮子在北边的梅花桩上,人们把他们叫北狮。一南一北,一黄一红两头狮子南北对峙,相互作揖打拱。礼毕,他们在万众欢呼声中,在小小的梅花桩上做作各种高难动作。梅花桩的旁边,是用一百四十八张八仙桌叠起的高高的狮子台,狮子台的顶上,高挂着一个小红绸包裹,里面装着一锭五十两的银元宝,红绸包裹的旁边挂着一个巨大的绣球。来自湖南湖北的两只狮子,从梅花桩的两旁,各自爬向高台,这就是齐家堤口庙会的高潮——爬云梯。
每张桌子都有一条腿悬在空中,三条腿的桌子叠了一百四十八层,不说在上面舞狮子,就是从底下往上望望,都会望掉帽子,令人头晕目眩,胆战心惊!两头狮子从梅花桩上起步,从高台的两边往上爬,边爬还要边做悬空、倒立、翻滚、亲昵、嬉戏等高难动作。谁先爬到顶端,摘到包裹,银元宝归谁。谁先摘到绣球为胜。
在万众欢呼声中,两头狮子的比拼到了白热化。人们一会屏住呼吸,一会惊呼,一会长吁一口气,一会拼命狂喊,拼命鼓掌,为各自的队伍加油。
靠北的那头狮子,舞得格外灵动。趁着狮子跃起的间隙,我们看到,后面的舞狮者是一个背阔腰圆的小伙子,英俊的脸庞,秀气中透出逼人的英气。大大的眼睛,眸子里散发岀灼灼的光芒。剑眉入鬓,鼻若悬胆。特别是那微微上翘的嘴唇,让人过目难忘。身高八尺,一身过人的功夫,让现场的观众看得如醉如痴。“好”!“好”!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只见他们那头狮子在高台上一会跃起,一会扑下,一会倒挂,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一路领先地把红包摘下。这时,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叫好声,欢呼声,鞭炮声和欢快的锣鼓声汇成一片,整个齐家堤口街中央就像一锅煮开了的水,沸腾了!得胜的北狮摘下那个火红的绣球当空抛下,只听“嗵嗵嗵”三声炮响,狮子从高台上一路翻滚着滚了下来,是谓狮子滚绣球。
在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一位端庄文静的姑娘,上身穿一件月白浅花的对襟小袄,下穿一条绣着淡淡梅花的绸裤,一条又粗又大的辫子垂在腰际,发梢扎着一条火红的头绳,手上拿着一方绣着狮子滚绣球的手绢,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望着高空中翻飞的狮子。随着锣鼓的节奏,从她樱桃样的小嘴里不时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和惊叹声!
当北狮得胜后,正当她随着人们欢呼雀跃时,一个火红的绣球从高空抛下,不偏不倚,正好砸在姑娘的怀中,把她闹了个大红脸。她就是后来嫁到老齐家的我的曾奶奶。
那个舞北狮的抛绣球的小伙子,就是我的曾爷爷齐选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