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新月大陆’的内月湾,被称为‘新特提斯洋’,这片洋域最后在五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开始从非洲板块东部游离后,逐渐消失,新的名称是‘印度洋’。
几乎每一次世纪之间的变更,都伴随了生物大灭绝,在惨烈的第五次生物灭绝之后,迎来了三叠纪,爬行类动物占据了食物链的姐姐,成了新时期的霸主,到了侏罗纪,更是爬行类动物的巅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恐龙主要生活在南、北纬45度之间,主要分布区域为:1北美南部沙漠,2新特提斯北缘中亚地区,3欧洲北部浅海区,4非洲、中国等陆内干旱区。
而代表性的植物,则是针叶林、苏铁植物、蕨类植物以及银杏、松柏类植物,植物的进化还处于裸子植物阶段。被子植物大约诞生于13亿年前的白垩纪,而花的诞生时间更是一个谜团。
整个侏罗纪的环境其实是动态的,但一般来说,这个时期,全球大范围属于温带和干旱带,寒带主要在北冰洋地区、北美和西伯利亚地区,热带集中于非洲东北部和东南亚特提斯海域地区,温带主要为南北纬30度至60度的大片地区。其中,北美西南、南美中部和非洲东部可能有沙漠发育。
很多人都说,侏罗纪是温室效应环境,这句话既对也不对,整个侏罗纪大约五千多万年,气候不可能是静态的,事实上,在侏罗纪早期(18亿年前),确实有由于温室效应带来的海侵现象,但在侏罗纪中期(16亿年前)气温下降,温室效应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在侏罗纪晚期(14亿年前)气温又开始上升。
有关于人类在侏罗纪生存的情况,主要集中于气候是否适合人类生存,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人的适应度还是挺高的,有经历过第四纪冰川纪的恶寒,也能适应40度的高温,当然16亿年前的侏罗纪属于高纬度寒冷湿润,低纬度温暖湿润,气候并不极端。
同时,即使是侏罗纪早期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时期,浓度为现在的4倍左右,这相当于什么概念呢?基本相当于,五十名学生在封闭的教室上课,四十五分钟后,二氧化碳所达到的浓度,便相当于侏罗纪最恶劣时期的二氧化碳浓度。
相关盘古路和侏罗纪的一些小知识就介绍到这里,这方面的东西很多,不可能完全写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