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静璇听了这话一怔,还好还好,她是在天黎国的人,皇家也没有什么关于人口数量的规矩,想想目前她还没有一个孩子。
——不,说起来,也是有过一个的。
想到这里,叶静璇情绪有些低落,但她还是认真的看着何文卓,等着贺文竹继摁住说下去。
贺文竹却没有注意到叶静璇的情绪,他只是看着叶静璇笑了笑。
然后,他继续说道:“如果是亲王,公主之类的话,我说的是那种有官衔的亲王,那么他至少要拥有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的话,男女不限嗯,但是必须都是嫡子嫡女。而公主的话,至少要拥有两个自己的孩子。”
“然后关于亲王的庶子庶女嘛,这个,是不得超过五个的。”贺文竹接着说道。
“公主的驸马和天黎国国一样,是不能纳妾的。嗯,然后呢。至于亲王,他拥有的庶妃也不能超过两个的,妾室则是不能超过五个,他的正妃,无论是怎样,都不能更替,不过嫡子嫡女的话,也可以从旁室过继过来的,这点确实不错。”叶静璇看着叶静璇,笑着说道。
叶静璇听了这话有些难受。
为什么?
为什么亲王可以纳妾,他再仔细想一想,萧远拥有过的妾室。
霍孟兰是一个,然后,总是有很多人为了收拢萧远或者作为眼线,都给萧王府塞过很多人。
那些人都是没名字没姓氏的,叶静璇也不想再计较儿。
如今在萧王府内,还有一个玉庶妃,当然江古韵也算一个。
虽然,叶静璇知道,江古韵根本,就称不上是萧远的妾室。
这样想想,她这个正妃做的还算是比较稳妥的。
“那么,万一那些普通人家多有了孩子,这孩子要怎么办呢?”叶静璇突然想到这个问题,然后她就没有隐藏住,然后,直接问了出来。
听到叶静璇的问题,和文竹微微笑了笑,他看着叶静娴摇了摇头。
贺文竹叹息着,说道:“有两个方法一是把那个孩子扔去山里喂狼或者送去宫中做下人,当然你要是舍不得这个孩子,你可以把你家中的另一个孩子送去宫中作为下人,第二个方法,那就是父母双亲双双都杀头,嗯,那么他们留下来的孩子呢?这个应当,他们的孩子全都送入宫中去做下人,所以说,我觉得这真的是这个国家最残忍的地方了。”
听了后文竹的话,拽进群觉得简直不敢相信,怎么爸比论这个国家居然是这样的制度,怪不得繁荣昌盛不起来,所以这样的制度真真是业绩群摇了摇头,虽然说有些官宦的财富也是家常万贯的,但是他说想多生几个孩子,将来他是不是请了这里已经全低下了头,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国家啊。
“那么平民是这样,官员是这样,亲王,公主是这样,那么皇家的皇帝呢?那个高高在位的皇帝呢?”叶瑾萱看着和文竹,开口问到。
听到叶进群的话,和文住笑了笑。
然后,他又说道:“作为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皇帝的孩子当然是越多越好,所以在这后宫佳丽三千人,巴比伦国的皇帝确实没有这么多,但是他没有这么多后宫佳丽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它有专门的为他,繁衍子嗣的工具。”
听到贺文竹的话,叶静璇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什么?!
有专门为他繁衍子嗣的工具?
这也太残忍了吧,叶静璇简直不敢相信。
贺文竹觉得他会能感觉到叶静璇的来震惊。
他无奈的笑了笑。
然后,继续说道:“对,其实就是这么残忍的,你仔细想一想,作为皇帝,他要想要子嗣多,可他的后宫佳丽的人数却不多,那么他要怎么样才能让他的子嗣多起来呢?这就是,巴比伦国有这种专门的女官了。”
专门的女官,从小培育起来就是为了给皇帝生孩子而培育的。贺文竹给叶静璇解释着。
一般都是挑选最好的时机,然后送给皇帝,皇帝只宠信她一夜,然后之后再看看她的反应。
嗯,如果这一夜没有的话,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但是如果十次都没有的话,这个女官就会永远的作为宫中的下人。
“那,如果她顺利的怀上了龙子呢?”叶静璇问到。
听到叶静璇的话,贺文竹又笑了笑,他说道:“那就给他最精心的照料,知道这个孩子出生儿这个孩子出生以后做为女官,她什么有什么权利能捡到这个孩子的,这个孩子会被抱给宫中的王后或者王妃们抚养的,而这个女官呢,只会享受优待一段时间之后,等待下一次被皇帝宠幸。”
“那等到多少岁这个女官可以回乡呢?”叶静璇又问道。
听了夜静璇的这个问题,和文竹再度笑了。
他拍了拍夜静璇的肩头,叹息着,再度开口说道:“这个女官不会退休的,除非等到她到50岁,完全没有生育能力之后,会到宫中做那些打扫的嬷嬷,负责洗衣服或者干旁的事情。”
“那她的孩子呢?这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一个女官的孩子吗?”叶静璇看着后文竹,问道。
和文竹摇了摇头,说道:“就算是女官的孩子,他们也会是从小就知道自己其实不是是自己的王后或者是王妃亲生的。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孩子。但是没有谁会去认的,因为如果他们就这么一直任着他抚养他们长大的王后或者王妃的话,他们的身份就是高高在上的,也没有人敢戳穿这个事情。”
“所以说就这么一代一代下去,恶性循环了吗?”叶静璇看着贺文竹叹息着,说道。
虽然真的不是很想说,但是贺文竹还是微微颔首,说道:“是的,就算一个女官的孩子将来登上的皇位,他也不会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的。”
“因为这样的话,就会暴露他卑贱的身份,被国人所不齿,这是他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啊。”贺文竹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