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南下平乱

锦绣人间 十七纬 3363 字 2024-04-23

裴谢堂更乐:“浪!人生得意须尽欢!”

“天香楼?红尘地?玲珑馆?去哪个,你说!”高行止跟她多年酒肉朋友,在这一点上,两人根本是一拍即合。

裴谢堂托着下巴:“这些都是旧地,玩着忒没劲儿。你老是跟京城里的这些人混一处,男人们的乐子多,有没有新奇的玩法?”

“还真有一个。”高行止推开她些许,整理了一番凌乱的衣衫,笑:“听说在静汀河里新开了一家楼子,漂亮姑娘多的是,清秀的小倌儿更是多,如今京城里有权有势的公子哥儿都往那处走。玩法也别致,就是……”

“走走走,说出来都没意思!”不等高行止说完,裴谢堂已拉着她冲了下去。

别说,这处还真是新奇。

这家叫潇湘烟雨的楼子就开在静汀河里,老板好大的手笔,将静汀河里露出来的一片河滩填得更大,直接在上面修了一座楼子。要去这潇湘夜雨,需得坐他们的船上去。小船在四个港口上都有停留,随时开往楼子。这摆渡的小船也修得别致精美,内里五脏俱全,客人一上来,就有清秀的丫头送上美酒瓜果,笑意盈盈的说话。

“公子好,小姐好,我们潇湘夜雨今儿有开苞会,一会儿可要尽兴呀!”

“哦?”一听开苞会,高行止的眼睛就亮了。

那丫头笑道:“今天登台的是珊瑚姑娘。上次高公子也见过的,您还夸她的琵琶弹得极好,舞姿也很动人。”

高行止笑了:“你竟记得我。”

“你什么时候来过?”裴谢堂侧目,不是说自从她入狱,高行止就急得团团转,整日里颓废的呆在屋子里吗?

高行止微微低头:“就是那次,你被樊氏打得半死不活的那一回。你那丫头不是去泼墨凌芳求助,我不在吗?”他抬手指了指前方:“当日有个应酬,是人家带着我过来的。那天的人很多,没想到这潇湘夜雨的小丫头都这样好记性。”

那丫头抿唇:“高公子是贵客,奴婢故而记得。”

裴谢堂咋呼起来:“还说是生死兄弟,我当时凄惨无比,你在这里逍遥快活。不行,我的精神受到了伤害,你赔偿我精神损失!”

高行止嘿嘿笑:“一会儿送你两个美人。”

“我要美人用不了。”她摇头。

高行止捂住嘴巴:“带把儿的美人,你用的了,用的了!”

裴谢堂犹自不满足,晃着脑袋说:“高行止,你有没有良心?你想哎,你在这边花天酒地,丝竹管弦声声入耳,我的惨叫声就这样被淹没在里面。你听的每一首曲子都和着我的哭喊,你赏出去的每一块银子都燃着我的血,你忍不忍心?”

高行止的笑容猛地一沉。

眼前乍然闪过这人浑身是血的样子,想起他从宣角楼上抱着她下来时,那僵硬、毫无生气的躯体上苍白的颜色,拿着扇子的手忽然紧了紧。

昨天晚上宣庆帝突然下旨,将朱信之招进了宫里,一夜未归。

裴谢堂从上午等到下午,从下午等到天黑,长天出去接连打听了三次,宫门都未传出朱信之出宫的消息,只得失望而归。

没想到,朱信之这一去就去了两天两夜,第三天出宫时,连王府都没回,直接就南下了。

同时,传来南方惊变。

东陆靖安王朱广义勾结南越,已在封地宜州割据,自封为帝。朱广义手下的几个副将不愿意叛国通敌,悄悄写了密信发往京城,向远在天边的宣庆帝告发了朱广义。宣庆帝震怒,如今朝中还有能力带兵平乱的人,首当其冲便是朱信之,宣庆帝一纸诏书就将他派往了宜州,孤鹜和长天随行,赐予朱信之虎符,宜州临近的凉州四地兵将随便他调用。

消息传出后,京城立即就翻了天。

朱广义为何造反?

答案裴谢堂再清楚不过。

大周历二百一十九年,周琮帝穷兵黩武、暴虐非常,偏宠嫔妃,擅杀太子,亲小人,远贤臣,民怒民怨沸腾,携爱妃出游陈林坡看桃花时,终于被奋起反抗的暴民绞杀于陈林坡,史称“陈林坡之乱”。“陈林坡之乱”后,大周群雄裂土而分,分别建立如今的六国,即是东陆、西蜀、北魏、南越、夫夷、陈梁。

别的国家不说,只说东陆。

乱世出枭雄,东陆朱家原本就是大周数一数二的大氏族,宣庆帝名为朱昴林,在朱家是嫡二子,嫡长子便是朱广义。

朱广义自幼就承袭父亲的爵位,性格张扬狂傲,论起品性来,朱昴林仁厚智慧,远远甩开自己的兄长好大一截,在朝野内外深得人心。朱昴林虽然是二公子,但在大周官至右丞,掌御林军五万,禁军三万,纪城军五万,比起兄长来,真正是手握重权。

陈林坡之乱后,朱广义和朱昴林立即率兵起义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一举占据大周地理位置最为优越的中原腹地。

但朱广义没能称帝,这一切,都为宣庆帝做了嫁衣!

因在分裂占据中,朱广义残暴嗜血,朱昴林宅心仁厚,军将皆害怕朱广义做了皇帝后,这些个开国功臣都会死于帝王猜忌之心,便在天下初定的庆功宴上联合起来,灌醉了两个主帅。之后,将龙袍披于朱昴林之身,三呼万岁,并将朱广义囚禁于内院,等朱昴林登基后方才放了他。

朱广义怒、骂、闹,然而大局已定,无可改变。

东陆的皇位跟朱广义就此擦身而过!

明明是自己打下的江山,最终却拱手让人,朱广义如何甘心?

当初天下安定,就有谋臣谏言,朱广义此人留不得,留着是个祸患。但宣庆帝自知这个皇位得来就亏欠了朱广义,不肯杀了自己的兄弟,反而处处厚待。他封朱广义为靖安王,领封地宜州,但为了保险起见,留朱广义居京都,活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一晃眼二十三年过去,朱广义从青年熬成了六十岁的老人,眼见着没了威胁,宣庆帝慢慢对他也放松了警惕。

没想到,就在裴谢堂被抓捕的那些天,一时不察,朱广义溜了。

他舍弃了自己在京都的王府满门,只身一人逃往封地宜州,一路联合起当年旧部,一到宜州就先杀了宜州的州府,组建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