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休妻

锦绣人间 十七纬 3407 字 2024-04-23

“我们不是还要去西北吗?”裴谢堂不解。

朱信之的脚步一顿:“这些事情以后再说。”

裴谢堂心中立即涌起来一股强烈的不安,看着他:“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朱信之双手放在她的肩膀上:“成阴,往后恐怕要委屈了你。我不做淮安王爷,你跟着我,享受不到皇族带给你的荣耀,也享受不到作为王妃应有的礼遇了。”他缓了缓,继续说:“泰安郡主一案,我审错了,我应该为她恕罪,所以,我向父皇请求,让我来担了这个罪责。父皇已经答应,褫夺我的封号,收回我的封地,往后,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不,比普通人还要不如。”他苦笑:“以后你能不出门,就尽量别出门吧。”

他很担忧的看着她,不希望她受到任何伤害。

裴谢堂已经整个儿的愣在了原地。

她几乎怀疑自己的耳朵,怀疑自己听错了朱信之说的话。他说,他不做淮安王爷了,宣庆帝决定褫夺封号、收回封地,他要承担起冤死了自己的骂名?

“这不公平。”裴谢堂摇头,眼中一片空白:“王爷,害死她的人不是你,这对你不公平。”

“可她是我毒死的。”朱信之伸出手,“这双手,曾经端给她毒酒。这双手,曾经写过将她定罪的文案。我必须为此负责。”

他抬起眼眸,眼中有沉重,有挣扎:“成阴,你若不愿意跟着我,我可准备一封休书,将你送回谢家。你不必跟着我吃苦。”

每一个字,都说得无比缓慢。

裴谢堂越发呆愣,双脚似乎生了根在地下,一动不动,像是墙面上风干的泥土,任凭风吹雨打越发沧桑,她呆呆的重复:“你说什么?”

“你放心,我休了你,你不会被天下人说三道四,只会有人说你做了个聪明的决定。”朱信之竟然还扯开嘴角笑了笑:“谢廷尉也不会怪罪你。”

“如果我不走呢?”裴谢堂轻声问。

朱信之眼中刹那间春光炸裂:“那朱信之敢跟你保证,此生,我有的都是你的!”

都是你的!

裴谢堂含泪轻声问:“都是我的,那你也是我的吗?我去哪里,你也跟着去哪里,永远不后悔吗?”

“不后悔!”

“真的不后悔?哪怕我是要去地狱呢?”

“有你在的地方,没有地狱。”他说。

裴谢堂看着他,极慢、极慢的笑了起来。她说:“我最难的时候你没有抛弃我,王爷,你是个好人。可我不是,我是个坏人。”

一时间,满朝文武倒有半数的人都跟着跪下请罪:“臣亦有罪!”

“臣有罪!”

“臣有罪!”

宣庆帝端坐在龙椅上,见状渐渐的坐不住了,他缓慢的走下自己的王座,一步步走下台阶,站在了自己的儿子跟前。宣庆帝弯腰,双手显得十分沉重,用力握住朱信之的手臂,将朱信之从地上扶了起来:“朕犯下的错,不需要朕的儿子来承担。信之,这骂名不应你来背负。”

“这是儿臣的心愿。”朱信之看着他:“请父皇准允!”

“你可知道这样的后果?”宣庆帝盯着他:“你还年轻,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等将来朕百年之后,又有谁来帮你免了这些苦楚?”

朱信之仍旧是固执的回答:“儿臣心甘情愿,哪怕烈焰焚身,也绝不退缩。父皇,请成全了儿臣!”

他重新跪了下去。

宣庆帝目光复杂,看着他,第一次认识自己这个儿子一般,眼中荡漾出浓烈的疼惜和感动。自从燕走入宫,朱信之带着燕走来为裴谢堂喊冤,那时候,他也曾经如同满朝文武一般,怀疑过自己这个儿子最终的目的。他设想过无数,这些天来,也一直在暗暗挣扎,甚至怨恨过朱信之,觉得因为这个儿子,他一辈子的丰功伟绩或许都会被这个案子淹没。

可现在,什么都没变。

变的,是儿子永世的名声。这污点是他替自己扛下来了!

宣庆帝松开手,心中翻江倒海一般难受,旁边的太子、陈昭、陈珂却将一切都看在了眼睛里。

三人对视了一眼,陈昭点了点头,陈珂立即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既然淮安王爷情愿为此事担责,臣以为,此举妥当。”

“妥当?”这岂止是妥当二字?宣庆帝隐约有些怒火:“若淮安王爷担了罪名是妥当,那太子也应担责。身为东宫太子,却整日里不思朝政,只知娱乐!太子,朕问你,你那东宫近来是怎么一回事?太子妃都到中共中来哭了好几次了。”

陈珂不开口还好,一开口,立即就被宣庆帝逮着了宣泄点,一阵怒骂。

太子脸色不愉:“太子妃入宫来哭过?”

“是啊。朕都遇见好几次了,你连自己的东宫都镇不住,其他的事情,朕也不指望你。”宣庆帝毫不留情。

太子忙压住心头不满,谨慎的开口:“父皇,儿臣也愿意替淮安王爷担责。儿臣作为东宫太子,未曾尽到指引,愿意同淮安王爷一同受罚。”

“不用。”朱信之镇定的声音响了起来:“太子殿下是国之储君,是国家未来的人心所向,这种罪责,由太子殿下承担不合适。”

太子心头稍稍好受了一些,但转念一想,都是因为朱信之,他才被宣庆帝责骂的,对朱信之开口又觉得恼怒非常,听了这话,不但不委婉的推脱,反而立即说道:“父皇,信之方才所言,儿臣认为重了一些。依儿臣所见,收回封地即刻,褫夺封号就免了吧?信之多年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朝廷榜样,若全担了,难免会让朝臣们寒了心肠。”

宣庆帝回到王座上,盯着他:“收回封地?”

“是。”太子肯定给的回:“如果还不能平息百姓心中痛恨,不如就明旨昭告天下,由信之将功补过,查明真相!”

“信之,你的意思呢?”宣庆帝沉吟了片刻,态度终于缓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