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故事(一)

天机之神局 木野狐 2337 字 2024-04-23

我也忘了当时具体的情形,也不知从哪句话起的头,大约是通过聊天顾新娘知道了我在业余时间还热爱搜奇,在后来的聊天中,我就听到了一个故事,为了方便阅读,所以我整理一下,使之看起来更加顺畅。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

1971年,牟永年那时刚届而立之年,邓红梅也不过二十七八。

牟永年是西安某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邓红梅也是该研究所见习生,作为同事,二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对考古研究相当投入,其痴迷程度几乎让人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再加上那个年代的人思想大都比较单纯,以至于过了婚嫁之龄很久了都浑不自觉。

那一年四月,研究所接到上级命令,组成一个考古小组随一个中央考古队进入某处进行一项科考任务。而且,任务非常紧急,当天下达,第二天便要出发。

研究所派出了一个六人小组,其中有四个专家,两个助理。这四个专家分别属于古文字、古生物、古人类、古地质四个领域,都是所里的顶尖人物。

牟永年专攻的是古生物,邓红梅专攻的是古地质。两人由于根正苗红,且对专业业务熟络而被选入。

他们是第二天晚上约十二点左右出发,随行共有十三辆军用卡车,全部以帆布罩住。

同时,还有行动禁令,即所有人被禁止向帆布外面张望。

牟永年和他们研究所的六人乘的是同一辆车,车上还有另外两名军人,荷枪实弹,同时还放了不少装备,包括武器弹药。

因为那个时代所有的国家行为通常都是有军人参与的,所以,看到这种情况时,牟永年并不感到意外。

一般情况下,科考人员外出都是配备了指南针的,但那天出发前,大家被告知,队伍行进中先由带队军官统一保管。

用意很明显,指南针在此期间是不能被使用的。

任务没有被告知具体内容及位置,极为隐秘。

那个年代,像这种任务,多问一句话都有可能被枪毙。

兜回去一看,顾新娘依然在忙活,我不好意思打扰她,只好又重新走到门外去抽烟。

谁知抽完烟后却更觉无聊了,看样子也只有进屋找老太太闲聊来打发时间,只希望别有什么代沟之类的障碍存在。

找了个话题,我开始和顾新娘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这话。

从老人的谈吐来看,她应该不是没文化的人,而且绝对受过一定的教育,完全不像一般的农村老太太,当然,这种感觉是我们聊久了之后才有的。

若非是岁月的流逝改变了人许多,我想顾新娘原本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又或者是她刻意这么做的。

而从顾新的小名来看,她与顾新父亲又不像是受过教育的人。‘狗娃’这种带着强烈农村味的小名,除了像我老家那样的乡下,一般的知识分子估计是不会用的。

但直觉告诉我,顾新娘以前不是农村人,顾新父亲应该也不是。

闲聊中,我得知顾新一家是七十年代初来到这里的。

具体他们为什么到这里来,从哪里来,老太太没说,我也不好意思多问。

这对于我以前的那个疑问稍有帮助,难道就是因为是外地搬来,为了交流的方便才使用了普通话?

总之,顾新是他们老俩口搬到这里以后才出生的。

顾新娘在顾新父亲快五十岁的时候,生下了顾新,那时顾新娘也有四十多岁了。有了顾新后,老两口那个高兴啊,确实有点老来得子的感觉。

顾新父亲早在十七年前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那一年顾新才十岁。

我又问起顾新娘的病情,她说就是有点不舒服,到底哪里不妥也说不清楚。上次顾新带她去看医生,不光顾新没说啥,就连医生都说没啥大病。

幸好我也多了心眼,没直接问,只是心里觉得凄凉,又问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顾新娘说,他爹出事后就有些感觉了,但好像并无什么不妥,即便是现在,除了经常感觉没有气力之外,和往常也没太大差别。

我只好劝了几句,无非是“您可能太悲伤,也太思念伯父的原因吧”这类的话来安慰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