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组的好处在于人手心齐,都知道地是自己的,没有不卖力的,所以今年的秋天收成尽管有些天气影响,但还算是过得去,上缴的任务是按收成比例算的,但是有些粮食不会算在内,例如打场的底子,粮食里会混合泥土,不在帐的土地,那是大家开出来的。
樊立昌做主,额外的菜全部分到各家,扣死理也没错,好的粮食混合一些沙土做土粮食分给了大伙儿,这样,雨桐这个互助组家家粮食搭上蔬菜应该能温饱。所以,六二年的新年比去年多了欢笑。
六三年柳河村算是丰收年,各组经过一整冬沤肥肥土,开春春种秋收,粮食收获满满。尤其樊立昌组的水稻种植成功,打破了柳河村不能种水稻的传说。
而且水稻的产量还很高,亩产到了六百斤,樊立昌被立为典型受到表扬,只有他知道,功劳最大的还是那个女人,他们没种过水稻,雨桐自报家门种过,可以作指导,但是不能外传,为了遮人耳目,樊立昌出去学习了两天。
聪明人都知道,那两天想把水稻种好是不可能,但是那个年代较真的就是少,人们不善于撒谎。于是,雨桐被地里指挥,水稻就这么让他们中成功了,稻种在空间让灵气滋润后产量自然比平时高。
稻米是精贵东西,分到手后,大家基本上都卖给了供销站,然后换回更多的玉米高粱,雨桐卖了一部分,加上卖猪的钱,家里总算是有了一点底。她把布票买成了布,肖国胜长得快,去年的都小了,今年放出一些还能凑合,明年肯定不行。
今年给老太太做了一件上衣,等么家的布过来,娘俩再做两条裤子。夏天抓的两头猪眼看着有一百多斤了,过年倒是可以出去一头,留下一头开春卖。
养猪的吃不到猪肉,因为集上没卖肉的,卖肉的都要票,村上只有产妇才能分到二斤肉票。即使你有钱,却吃不到肉,雨桐没什么,想吃自己有的是,关键是那祖孙,每次自己在空间吃的时候都很有负罪感,好像是做贼。
吃不到猪肉但可以吃兔子肉和野鸭肉、鱼肉,鸡肉!但哪样也不如猪肉香。有樊立昌照顾着,雨桐觉得这俩年过得无比顺心,国胜五岁,基本能自己找伙伴玩,徐老太太精神越来越差,雨桐时不时带回家一些好东西给她,老太太含笑一一笑纳。
好东西让老太太身体慢慢好转起来,徐老太一次拉着雨桐的手道:“以后别往家带东西了,那些都不是咱们百姓人家能用的起的,我身体好了很多,再陪你们几年没问题”
“知道了,妈,东西都是身外物,只要您老好好的比什么都强”雨桐不能说的很明白,就这样!只要老太太在,她觉得活着好像有个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