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奋斗在四十年代 3

“那就好!”张寡妇看雨桐还抱着孩子道:“侄媳妇,孩子不能带的,这是规矩”

雨桐问道:“大姨,咱们这一次去了要是被选上就留下吗?”

“可不?姨太太马上就要生了,选上了就要等着,什么时候生了人好到”

“我要带着我的孩子,不然我就不去了!”雨桐执拗着。气得余氏脸越发黑:“孩子留下!这事容不得你胡闹!你要是耍歪就等着被赶回娘家!我们家留不起!”

“行,我现在就回娘家!”雨桐抱着孩子就要走!

范老头沉着脸道:“你以为你还有娘家?我听说你们小李庄这次比咱们这儿还惨,有没有人活下来还不一定呢!你不就是怕我们亏待了孩子嘛!放心,我们还不至于亏待老四留下的唯一血脉!”

张寡妇也道:“侄媳妇,以后在那边站住脚还是可以回来看孩子的,就是过不来还可以让你哥哥嫂子抱过去不是?”

雨桐摇头:“我离不开孩子,看不到孩子我会难受,心情不好了哪有奶水?再说大姨你要是相信我就让我带着去,保证不耽搁主家的孩子。而且我亲娘教过我怎么治一些小孩的疑难杂症,说不定主家就看中把我留下”

雨桐一说,张寡妇倒是沉思下来:“如果这样也行,但是主家一定不许带孩子我只能帮你带回来”

余氏忙道:“让我们老大跟着过去吧!”张寡妇明白,这是想认门口以后有事好去找,便道:“也行,那就大侄子跟来吧!我哥带了车,咱们这就过去”

范庄离着西安城不远,也就二十来里地,张寡妇的哥哥很健谈,一路上说了那户人家的概况:“那户姓赵,主家本是浙江人,一直在南面开商行。要不是这次战乱也不会到西安避难,现在哪儿都是日本人,只有广西和这边算是安稳。

早些年赵老板在这里置办过产业,这次正好用得着了!要说有钱人就是好,想在哪儿置办产业就在哪儿置办。不像咱们穷百姓,连个住处都不算,只能叫窝。

赵家各房都是从商的,分散在全国各地,这房来的老爷叫赵仲良,大太太孙氏,有一儿一女,早两年全送国外读书去了。除了大太太还有两房姨太太,要生还的这位是三太太,也是赵老爷最宠爱的。听说以前出过国,在赵老爷商行做秘书,后来就跟了老爷.......”

雨桐认真听着李志全(张寡妇哥哥)念叨着,偶尔范老大插上一句,张寡妇也搭上两三句,路上倒是不觉闷。马车来到城门接受检查,李志全可能经常来往与守门的说了两句就放行过去。西安的城门很宽大,一律青砖垒砌。穿过门楼就是内城,马车一直到了一条小巷,在一家侧门停下。

李志全上去敲了门,与守门的说了句便招呼着三人进去。“咱们现在这儿等一下,门房去叫人了”

雨桐点点头,侧门这儿还算宽绰,里面很安静。功夫不大门房带着一位管事过来。李志全忙上前一揖:“赵管事,您上次说的那娘我给您带来了,您看看合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