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福增深施一礼:“多谢大人!”高嵩一走,众人围上董老爷子。敢跟钦差大人说话就是本事人,大家更想知道他的选择。
这些雨桐不急,她估计诸葛家会跟着董家走。一个人朝着城门口去,后面却跟上一个少年。“你去哪儿,一个人别乱跑”是董宝坤。
“我想去看看地图,了解一下咱们要去的地方”
“我跟你去,人太多,很乱。会有人趁机掠走女孩子,我听人说的”董宝坤跟在雨桐身后,两人挤进人群,门口已经排出一排桌子,给做出选择的人们登基。
两人看了一圈,两边都有人去,大家好像也是没头绪,随便点个地方。两人正看的时候,衙役拿出一块木板,上面简单勾画了整个赵国疆域图。把他们去的地方圈起来作了说明。
有一名差役在一旁念着两个地方的环境位置和特点。“云州多山、四季分明,冬寒、土质黄含沙,草多树少,水量一般,据关口二百三十里,人口混杂,商贾之道,关外多突厥人。
燕州多山、多树、四季分明,冬寒,土质黄微黑,水量均匀,距离州府两百五十里,属东北道管辖,人口混杂,多鞑虏人”
等差役读完,身后有人拍董宝坤:“这位小兄弟,衙差老爷说的是什么?我是大老粗,没听明白”两人回头,身后站着一个二十左右的汉子,汉子一身脏兮兮的破衣,腰间扎了一根麻绳。身体高大,脸黑瘦,一双眼睛分外明亮。一看就是有些头脑的人。
董宝坤道:“上面是说了两边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等等,咱们要去的有两个地方,云州和燕州。这两个地方都是山地多,距离边界关口近,冬天冷。云州好处在于那边是商道,走商的一般会经过那边,缺点是土质不好,黄土含沙,庄稼不会很好。
燕州冷清,估计咱们去了就是一片荒地,人口分散。冬天应该比云州更冷,好处就是那边的土质会好,种两三年的地就会成为好地”
“谢谢小哥,原来是这样,一看你就是读书识字的,懂得的道理多。我叫高山,叫我大山就行。北河村的,这次遭了灾,到这儿几大家子剩下七八口,我们村跑出来的也就一半,当时堤坝决的口子离我们太近......”
“我叫董宝坤,这位是我没过门的媳妇”董宝坤有些不自然介绍道。
“董家兄弟,你们决定去哪了吗?”
“我们要听从长辈安排,我个人建议去燕州,咱们百姓不就是想弄一个温饱吗?好好侍弄土地,温饱应该没问题”董宝坤道。原来这个人也有话多的时候,雨桐仔细观察董宝坤。
“谢谢小兄弟,我回去跟家里说一下,如果你们去燕州,等走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一起走?”
“可以,我们窝棚就在那边,那个挂着一件衣服的那个”董宝坤用手指给了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