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犁头一起并进,速度很快。如果不是有人,她更想用空间里更先进的机械。这点地算什么!可惜不能!
诸葛家先后烧出四十亩土地。两匹马一起犁,犁一块收拾一块,主要是女人们把土壤里的草根树根拣出去。土壤干后就可以平整收拾。
所有人家都在这么干,就连大强家也收拾出二十亩,别看人家都是孩子,一个个就像小牛犊,你干活知道累,人家干活很少歇着。来得早,走得晚。而且谁也没注意他们什么时候干的,沟就挖好了,地就犁好了。
大强看到雨桐过来,恭敬叫师傅。雨桐检查了一下他们的地道:“现在还有时间,再开出十亩”雨桐带着大黑马和犁头过来。诸葛家那边已经收工,雨桐这才带着大黑过来帮着走上一两亩,加上大强的,贪些晚又出来一块。
马车赶回自家的栅栏里。初春虽然寒冷,但人们很少回去住,而是住在地头自家的窝棚。晚上一堆堆篝火燃起,每堆篝火就是一户人家。
里正家最是安静,大家默默吃着碗里的东西,日子很苦,干活很累,让这群人没了往日的淡定从容。那些词都属于闲情逸致的人。而他们每天必须起早贪黑的忙碌。即使这样,他们远远落后于人。
这一点董福增比谁都清楚,因为他每天都会去看看,看看人们干的速度。看看他的沂水村进展情况。
“明仁,咱们还是要快点啊,一般人家都开出了二三十亩了,咱们家再这样可不行”董福增饭后对儿子道。
“爹,大家已经尽力了,孩子们都还小,女人们又干不多少”老大垂头道,他已经很累了。
“谁说女人干不多少?诸葛家的那个二丫头比男人还能干,我每次过去远远就能看到她一人驾驭大黑马犁地。一天出来好几亩”董福增道。
“既然那丫头能干,干脆让坤哥早些把她娶回来,咱们家也多一个劳力。二弟妹,你说呢?”王氏道。
“听爹的,坤哥今年十六了,娶亲也不算早”孙氏道。
“那丫头还没及笄吧!诸葛家不会同意”老太太道。
“不如改天二弟妹过去问问,要是同意那就最好不过”
孙氏不语,看公爹。董福增想到那丫头的战斗力默不作声,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老太太斜了他们一眼:“就是再急也得等人家闺女长大成人吧!现在去不就是看重人家孩子能干吗?怎么咱们董家到了要靠一个孙媳妇的地步?”
老太太这么一说,众人不语,收拾洗涮睡觉,一天太累了!
就在大家奋斗在田间的时候,朝廷的种子也到了,高粱、小麦、大豆、谷子。送种子的是县里的县丞刘大人。他送种子也是看看这群移民开荒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