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怕您接着放!场长还是要考虑一下后路,听说以后没了知青,缺的人手怎么办?”
“我们商量了一下,出台了一个新政策。咱们不是有很多转业军人吗?他们的老家的爱人都可以过来当职工,要是有亲属的也可以过来。相比在农村,他们还是愿意来这儿的。这儿的职工每月可是有工资的,这事打着灯笼都难找”
众位连长指导员终于把心落下,先紧着表现好的老职工转家属,人口多了没房子。这口气刚喘过去,国家于本年年底恢复高考,一声惊雷震惊了所有知青。人人都可以参加高考,人人有机会上大学!
农场沸腾了!小青年们欢呼雀跃,过后才想起用什么考?这几年早把书本上的只是忘得一干二净。“找书啊!让老家的帮着找书,买资料”场部、连队的电话排成了队。
吴文英露出了几年来最甜美的笑:“谢谢你,雨桐,你让我有信心走出这里了!”
“不用客气,是你努力的结果,希望你能考上大学,真正走出这里。”
面对雨桐的淡定,诸葛卫红等人都看她。“你们看我干什么?”
“好实说,你怎么知道会有这么一天,还有你说的时间也差不多吧!”
“猜的”
“狡辩”
“真的”
“谁信?”
“没法,姐夫你应该要求重新分配工作,你的专业不是机械制造吗?”雨桐转移话题。
“我大姐夫正找人,有几个厂子想要我,但都不在首都,最近的也在天津”
“天津也不错,大姐努力考天津去不就行了?”
“我怕考不上”诸葛卫红有些后悔没好好跟着学,要不是被雨桐逼着,她学过的都交给了时间。好在底子好,现在拾还来得及。
葛宏斌找到雨桐:“你盼着的高考终于来了,想去哪儿。别一个人走”
“我学新闻,或者翻译”
“好,到时候我一定能考上,我怀疑你能未卜先知”
“不用怀疑,我就是!”两人相视而笑。
连队里看到地里少稀少的人,无奈摇头,“招工吧!把家属和愿意来的亲属都叫来。这群人估计留不住多久了!”宋国生喃喃道。
宿舍里的灯彻夜亮着,如饥似渴的人们翻阅着能找来的书籍和笔记。三胖子终于坐下来,看了没两天又跑出去。同时带走了诸葛建强、小四川等人。
百万人争过独木桥,来形容那次高考很恰当。而结果就是胜利永远属于少数人,5%的录取率,让大多数人又回到原来的生活。人虽然回来,心却再也回不来,希望让人奋发,让人心境改变,生活改变。这次没机会,还有下次。
雨桐、葛宏斌、吴文英、宋佳欣、诸葛卫红、诸葛建军夫妻先后拿到了录取通知。只不过李青、宋佳欣考上了一个中专,诸葛建军、诸葛卫红上了大专。雨桐和顾宏斌、吴文英考上的是大学。
分数一下来,葛宏斌找到雨桐,“你要去哪个学校?”因为他俩的分数高,选择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