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回: 南北差异

金牌曲艺家 在下言苍 2387 字 2024-04-23

“嗯……”

刘先生又吸了口烟,抬头思量,口中吐出大大的烟圈。

“不用!”

他摆摆手,撇嘴道:“你不用去俱乐部了,估计没几天,陈洪斗就会找来,他这人好奇心强,既然你去过他那报名号,那他一定会来一探究竟!”

“真的吗?这您都了解?”郭大纲瞪着眼睛,好奇地问到。

他万没想到,刘先生表面不显山不漏水的,暗地里竟然对这些主流演员如此了解,还很会分析。

刘先生点点头,肯定地说:“这点你放心,别人我说不好,可当年在学院班的时候,陈洪斗是我们班老幺,哈哈,对他我还是很了解的!”

说着,先生笑着拍了拍胸脯,那意思管保准确,让郭大纲放心。

郭大纲也微笑着点点头,不过心里还是有些犯嘀咕,人家那么高身份的人,真的会屈尊来到自己的小剧场吗?!

……

“太阳落了山,秋虫儿闹声喧!”

舞台上,郭大纲举着扇子,口中唱着北京小曲儿,旁边的吕青给他打板儿伴奏。

今天唱的叫《探清水河》,是一段描写爱情故事的小曲儿,现在很少人唱,只还有赵俊良老先生的录音,又叫“树荫凉”。

郭大纲找到这录音,重新编排整改,拿到舞台上演唱,只希望这些传统的东西不要失传。

而且多唱点,也能提高演出的趣味性,毕竟天天就是说,即便观众听不腻,也会显得单调,一个小剧场,就得有说又唱,几门功课都得俱全,就想生活中必须得有酸甜苦辣,少一味都不行。

“好!”

一曲终了,观众翻天叫好,都快把房盖给挑了。

因为这小曲儿实在是太新鲜了,很少有人听过,其次就是郭大纲嗓音贼棒,让人听了就觉得舒服。

其实郭大纲明白,这些传统的东西,的确有些已经过时,但是从里边提取出精华,冠以流行的名头,人们就也会喜欢!

好的创意,不一定是拿出的东西有多新颖,翻出老东西,给予他新的活力,这也是极佳的创意!

……

“咳,那什么,大纲!”

“啊?”

演出散场,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徐天却凑到了郭大纲身边搭话。

“怎么了,天哥,有事吗你?”

郭大纲微笑着问到,顺势靠在桌子旁。

徐天摇摇头,把肩上的背包往上拉了拉,笑道:“哎呀,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我的一个朋友,从南都过来看我,明天晚上。”

郭大纲点点头,客气地说:“噢噢,你要请假啊,没问题,不来也没事,我跟青子,跟先生们都能搭!”

“不是,我不是这意思!”

徐天一吧嗒嘴,赶忙解释说:“我那哥们啊,在南都电视台工作,来国都就是为了找一些北方的传统艺术工作者,回去录个节目!”

“哟,是吗!”

郭大纲一听这话,当时就来了精神。

要知道,南北方的传统艺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无论是说唱,演都有大不同因为地域导致人们的审美不一样。

要说起幽默艺术,北方最有名的就是相声,而南方,以滑稽戏见长。即便有说相声的,跟北方也是两种风格。

北方相声,大马金刀,慷慨激昂。南方相声,温文尔雅,悠然内敛。

而且南方比较受欢迎的表演形式是脱口秀,一种源自西方的语言艺术,是“独角戏”,一个人,一张嘴就能完成。

倘若能去南都录传统艺术的节目,宣传一下北派相声,再唱一些北方的小曲小调,这无疑是对传统艺术发展的绝佳机会!

“不是,您到底什么意思!”

郭大纲眯缝着小眼睛,挑眉毛问到。

“哈哈,你小子真鸡贼!”

徐天一点头,局气地说:“明摆着嘛,这么好的机会,我肯定不能忘了咱小剧场,而且他是我朋友,咱是自己人啊!”

“好,那我可得好好招待他!”郭大纲连连点头,认真地说到。

“得嘞!”

徐天一拍胸脯,挑起了大拇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