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就是上下午各自一场,郭大纲和徐天压轴,赵文和田赋山攒底。这意思就是郭大纲和徐天倒数第二个上场,赵文和田赋山二位老师最后亮相。
本来安排的很不错,一场演出三个小时,下午一点大家准时吃饭,可就在郭大纲和徐天这个环节上,偏偏出了问题。
因为专业演员的节目过分严谨,基本都是十二分钟一段,一秒不多,一秒也不少,可郭大纲和徐天垫话很足,而且一个劲现场砸挂,一段下来,半个多小时,可算是耽误了时间。
但是,演出效果最好,观众反响最激烈的就是他们,因为他们的相声与众不同,趣味性十足,笑点也很明显,还十分接地气。
可这就有部分演员不乐意了,并不是所有演员都勤勤恳恳,只为艺术啊。
他们不乐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就是技不如人,他们的节目效果远不如郭大纲和徐天,但郭大纲属于“外援”,结果叫好喝彩都是他的,谁能乐意!
第二就是他们节目时间太长,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大家吃饭和休息的时间,虽说段子不错,可同行之间很少会互相欣赏。
就这样,郭大纲一场节目下来,有几位演员看他俩的眼神都变了,他俩固然知道原因,却什么都不说,只对那些人报以微笑。
但是郭大纲的节目让赵文十分欣赏,身为艺术家,他固然知道原汁原味的相声是什么样儿,也看出了郭大纲高深的功底。
所以他很乐呵,因为他一直对郭大纲的印象都不错,别人跟小黑胖子针锋相对的时候,唯独他会请他到家里唱戏玩。
郭大纲和徐天下场之后,赵文和田赋山二位先生登台,一上台,还没有二话,赵文就先拿郭大纲砸挂。
“嗯,刚才那位叫郭大纲,表演的很卖力气,足足半个小时!”赵文乐么滋地说到。
“对,不错!”田赋山捧哏道。
“这么努力,这么给力的年轻人,我想由衷问他一个问题!”
“什么?”
“你是不想让我们大家吃饭了吗!?”
“哈哈……”
一听这话,台下大家全笑了,就连刚才瞪郭大纲的那些人也笑了。
赵文一早就察觉到那些人眼神不对,所以用幽默的方式,给郭大纲解围。
……
“好,稀罕就好!”
赵文乐么滋地,学着他们当地的口音说了这么一句话,村长被逗得乐不可支。
“哈哈哈,嗝……”
他笑的直打嗝,险些背过气去,演员们看着也很乐呵,万没想到,赵先生的魅力竟然这么大,即便是到了小山村,也有大批“粉丝”。
“咚咚锵,咚咚锵……”
村口的锣鼓又敲了起来,一大批父女拿着红绸大花,挨个往演员们脖子上搭。
这架势,有点高原地区进献“哈达”,也有点像上世纪七十年代,招待下乡的知识青年。
演员们乐么滋地接过去,继而寒暄几句,跟大家打了招呼,继而在村长以及各位村民的盛情指引之下,缓缓往村子里走去。
这次的演出在村委会门口的小广场上举行,村委会嘛,也是毛坯房,要不是门口挂了牌子,根本分辨不出来。
门前的小空场上用木板搭起来了一个小五台,也就四五平米,没有话筒,准是在卫生所借了几根输液的架子,上边用绳子绑了大喇叭。
村长给大家介绍一通,继而领着大家走进村委会大院。
院子里支着两口大锅,纷纷冒着热气,旁边还有个灶台,一妇人正在拿着锅铲,站在旁边烙饼。
“来来,大家里边请!”
村长十分热情,村民们也赶忙加快了步伐,在屋门口两边站上队,形成夹道欢迎的架势。
随着演员们陆续进屋,他们还喊起来了。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
每人一大碗驴杂汤,两张烙饼,吃的饱饱的。这都是村长给安排的,有文艺团下乡慰问,这可是新鲜“玩意儿”,自然要好好招待。
吃饱喝足之后,演员们才开始操持着排练,准备演出。
这里的条件差,设备简陋,包括郭大纲在内,所有演员都多少有点怨言,可他们一看赵文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谁都不敢吱声了。
要知道,赵文作为艺术世家子弟,什么舞台没登过,国际舞台都上过好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