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似乎,这话并非虚假,林黛玉心中一片冰寒。
宋先生低声道:“本朝并无强令官宦人家女子选秀的规矩,但贤德妃却是被家人送进宫的,更甚者,她还不是以大选的途径入宫的。女史,名义上名声好听,但其实比起宫女来,也高贵不到哪里去。贵人们,大多舍不得把自家的女儿送到宫里的,哪怕是做妃嫔呢,许多人也不肯的。宫里的妃嫔一辈子难以和家人相见,终无意趣。再说,又有几人能得到皇宠,顺风顺水的,不然就没有上阳白发人这首名诗流传了!”
宋先生想起自己的女官生活,心中还觉着有些酸楚,苦笑一声道:“我是不愿在继母手下讨生活,才无奈进宫的,但我不过是中等官员家的女儿,也觉着宫里日子不好过,贾家贵女,在家中是何等娇养的,却与我走上同一条路,只怕更加难熬。贾家人,那求富贵之心,委实太炽烈了些!”
林黛玉回味着宋先生的话,无言以对。
“史夫人口口声声舍不得你,看似对儿孙慈爱无比。但你看如今贾家的姑娘,她们的婚事如何,就能看出真相来。”
“贾家大房的姑娘,叫迎春的吧,她被许配给了一个三十左右的候补武官,还是做续弦。听说那人门第不高,为人也粗鄙蛮横,他的前妻就是不堪他的虐待而自尽的,对外说是病亡。之后,没有哪家好人家肯把女儿嫁给他的。听说,贾家大老爷欠了他不少银子。”
怕林黛玉脸上不好看,宋先生的话点到为止,但其中的意思已经表现得很明白了。
林黛玉浑身一颤,她能想象到,贾迎春嫁给这样的男人,会过什么样的日子了!大舅舅一向凉薄,母亲生前对他评价都不好,他做出这样的事情,也不出奇,但外祖母怎么会袖手旁观,任由迎春姐姐受磋磨?外祖母当真那么对儿孙慈爱么?
“贾探春还没有说亲。我看那姑娘美貌利落,你外祖母对她颇为看重,想来是奇货可居,不会像你那迎春姐姐一般轻易许人的。”宋先生轻笑了一声:“只不过,是不是能过得幸福,那就未必了!”
贾探春是贾家博富贵的工具,自然不会是贾迎春那样的待遇,那日上门时,也是衣饰精致,气派不凡,比起官家嫡女来,也是丝毫不逊色的。
只是,任她再如何出色,偏生生于贾家的末世,哪里还能重复贤德妃的景象?这就是命运啊,人啊,神通不及天数,终究拗不过命!
宋先生想起自己的半生,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没体味过缠绵的儿女情长,但最后也得到了现世安稳,心中不禁感慨起来。
“所以,贾家的前景很不乐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贾家,也不值得你冒险去与之共患难!”宋先生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