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敬满意的频频点头,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有些求贤若渴的道:“可知是何人所写?”
苏元山失笑道:“大人觉得下官会知道吗?”指了指还未启封的卷首。
赵志敬一拍额头,笑道:“是本相太急切了,让苏大人见笑了。”揭开卷首的封口,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云煜映入眼帘。
经过了漫长的十天奋斗,众批阅官们终于在堆积如山的试卷中,筛选出的100份优秀答卷。经过严格的复批,又从中确定了最后17位三甲人选,并将这些考卷送与皇帝黄埔瑞年做最后点评。
“陛下,此次春闱经批阅官与臣多次筛选,最终确定这17份试卷为前三甲人选,还请陛下过目。”次日早朝,左相赵志敬将选好的考卷呈上,由黄埔瑞年亲自过目。
黄埔瑞年当即打开试卷逐一翻看,待他看完笑道:“刚刚朕已经看过这些试卷,不如各位爱卿也看上一看,你们也提提意见,为大晋选出最优秀的栋梁之才。”
大臣们一一传阅之后,太监又将试卷放到黄埔瑞年面前的桌案上。
“各位爱卿可有断论?”
“微臣以为,卷七那位考生写的着实不错,看问题面面俱到,而且非常务实,是一颗好苗子。”
“臣以为,卷十一的那位考生对战争的看法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战事的敏锐成度也远超常人,无论是行军布阵,还是战略部署都是出类拔萃,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
“臣附议。”
“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