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显和唐子成并没有立刻回答长广王的问题,而是向他询问有关问题。
看到二人反应,长广王在心中安安点头,若是二人为夺得他的赞赏立刻献策,他反倒要失望了。
待二人问完问题,穿着窄袖胡服的先生率先说到:“王爷,此次,陛下可有暗军派出?”
“子明不愧有小诸葛之称。”长广王赞赏的看向他,这一番,便问到了关键之处。
原来这位窄袖胡服的便是杜显先生,字子明。
“不错,父皇已点了五万大军给端梁王。”长广王点点头说道。
“想必这便是王爷为何要主动请命赈灾的缘故了。”
杜先生摸着自己的山羊胡说道。
“如此一来,端梁王必然会暗中下令,使依附与他的几大氏族哄抬米价,将百姓逼上绝路,好给自己创造立功之机,又叫王爷赈灾不力,真是一石二鸟。”唐子成皱着眉头说道。
“以属下看来,王爷应先手书曲山谢氏等几大氏族,稳定米价。”杜显继续说道,“即使谢氏,王氏,涂氏皆听王爷号令,也只是缓兵之计,关键是如何使其他氏族甘愿拿出粮草来。”
“这又谈何容易。”唐子成叹了口气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此番大旱,于他们而言,不吝于一场饕餮盛宴。”
唐子成的话落后,众人皆无言。
锦姝也皱起了小眉头,她心里知道许多赈济百姓的方法,但是都没有用,最关键的,国家无粮,士绅有粮,可士绅的粮不愿意拿出来救助百姓,他们还要哄抬粮价,大肆收敛灾民。
现在最关键的,还是如何将粮食从士绅的手中拿出来。
看到锦姝皱起眉头,苦思冥想的模样,长广王轻笑出声,说道:“看姝儿这副模样,可是要为父王分忧。”
锦姝抬起头皱着眉头说道:“女儿想为父王分忧,可是女儿愚钝,想不出什么好法子来。”嘴一撇,竟是要哭出来的样子。
长广王哪里还敢逗弄锦姝,立即将锦姝抱在怀中安抚:“我儿聪慧,父王相信,等姝儿长大了定能为父王分忧。”
看到这一幕,杜显与唐子成皆暗暗心惊,早便听闻王爷十分宠爱丹阳县公主,此时看来,传言不虚。
“县公主虽年纪尚小,却懂得为父分忧,一片诚孝之心呐。”杜显笑着说道。
直到回到落英院,锦姝还是愁眉苦脸,今日长广王召集门客议事,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办法,只能先将国库中的粮食运往受灾最重的南阳郡,又从长广王的食邑胶东郡调粮运往辽东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