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打探清楚了?”温兆看到府中管家回来着急的问道。
“大人,这是顾大人让我给您的。”说着,一个方脸的汉子将手册递到温兆面前,“顾大人说,这是拍卖手册,这次的拍卖会上的事项全在这上边了。”
“好。”温兆接过手册,仔细的看起来。
“给大郎君请安。”
门外的丫鬟喊了一句,应着这一声,门口走进来一个穿着石青色衣裳的年轻男子。
看着相貌倒是不俗,与温兆有五分相像,嘴唇紧紧的闭住,进来后便跽坐在一旁。
“父亲,孩儿方才听昭伦说,方郎将已经报名参加拍卖会了。”
温兆将手中的手册合上,递给长子温章俞,说道:“看看吧。”
温章俞接过这册子,打开后一目十行,极快的看完了里面的东西。
“如此说来,除了洛水码头,胶东码头,蓟州码头等几个重要的码头不参与此次的拍卖,其余的码头都要参加。”温章俞继续说道,“朝廷只要三成利,难怪大家蠢蠢欲动。”
“俞儿啊,你立即回一趟灵州,叫你叔父准备钱粮,记住,多备粮草。”
作为御史中丞,温兆的才能自然不容小觑,否则,在这个处处得罪人的职位上,他又怎能一干就是五年。
与此同时,不知京中多少府中明里暗中向各地送信,要求筹措粮草,对这次的竞拍跃跃欲试。
大多的家族都选择了参加竞拍,即是有些人并不相信如此巨大的好处,可是面对着各家的行动,谁都不能做到熟视无睹,只得跟随。
一些家族出于本心报名,一些家族怕失去好处跟风报名,但有的家族却想报不敢报。
例如,苏氏。
“四叔公,这可如何是好啊?”
苏宅的正堂内,一位头发胡子皆白的老人刚刚坐下,做在下首的中年人便忍不住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