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心疼

许久不见,苏沪瘦了一圈,整个人精神看起来还不错。

“我再不来,你皇兄还不得找我拼命?封城,就只有你这丫头做得出来。”他气得吹子瞪眼,那段日子只能在城外干着急吹鼻子瞪眼,就是这条老命几乎被她折腾去了一半。

慕锦华干干的赔笑了两声,“这是情势所逼不得已为之,我怕死得很,才不打无准备的仗。”

苏沪知她在安慰自己,当时的情况黎简一五一十的跟他说了,要是他不再做什么,真如木老头说的那样被她一个小姑娘给比下去了。

这丫头,要是做起事来,比她母后还要倔强决绝。

扶着他坐下,她方道:“舅舅来得正好,我有东西要给你看。”

孙永福把茶端上来时,苏沪气的把证据摔在了桌上。“傅长宵真有那么猖狂?”

慕锦华适时添了一把火,“朝中上下谁能与他对抗?他要出兵,那皇位还不是掌中之物?”

孙永福把茶放在了桌上,得到自己主子暗示,附和道:“咱家斗胆说一句,摄政王常常与皇上在御书房争吵,还公然在朝堂上让皇上下不来台。这些都传遍了后宫,连咱家都听了好几回。”

“大胆。”慕锦华怒喝道:“前朝之事岂是你这奴才能议论的?”

孙永福连忙跪在了地上,“咱家说的全部是实话,要不是摄政王太嚣张,也不会传遍了整个后宫,说皇上惧怕摄政王。”

这一句戳到了苏沪的心头,“他敢?”他握紧了拳头,忿忿道:“老夫不信没人治得了他。”

“朝中无人,新贵入了他的阵营,要是有个德高望重的老臣与之对抗的话,谅他不敢太猖狂。”

半响,苏沪苦笑起来,“好你个丫头,差点就将我诓骗过去。”

慕锦华无辜的耸耸肩,“我实话实说,舅舅狠心不回朝,我和皇兄势单力薄,早晚被他踩在脚底。到时候,还望舅舅赏脸来讨一杯我与摄政王的喜酒喝。”

苏沪疑惑道:“你们不是当众解除了婚约吗?他还缠着你不成?”

“摄政王通天本事,夜闯皇宫入我闺房调戏与我。若不是玉公子出现,华儿的清白……”她半跪下来,“舅舅真忍心华儿被迫嫁给那等狼子野心之徒吗?”

“他竟敢?”苏沪气噎,忙扶住了她的手,“这人实在猖獗,老夫怎能容忍他去。”

她大喜,“舅舅的意思是?”

敲了敲她的额头,“如你所愿。”在她欢呼之前,他认真的说道:“木老头来头不小,当年郡国公府的入幕之宾,只可惜郡国公去后,他和其他人陆续离开了。直到我到了禹州,才发现他也住在此地。这个人是个人才,你要是能说动他离开,对朝廷大为助益。”

慕锦华笑弯了眼,心里盘算起来,“我明白了。”

“对了,你说的玉公子是何人?我怎么没有看见。”他早就听闻此人,禹州之危多亏他出手。这个人,他想要见一见。

慕锦华戒备的看着他,“舅舅见他做什么?”天辰的纷争,她不希望他牵涉进来。

苏沪捋了捋须,意味深长的道:“丫头对他不一般那。”

“哪有。”慕锦华移开眼,“他只是为了一个承诺而已。”

承诺?苏沪更好奇了,黎简说玉洺辰乃是天下第一剑客,曦丫头怎么和他牵涉上了?这里面的关系可不简单。

接下来两天,木老就像是故意躲着她一样,到了第三天,木府下人直接回答,“我们老爷云游四海去了,让奴才转告给您一句话。‘天下之大,他只愿做那野鹤云游,不愿束缚金笼。’公主还是请回吧。”

回到禹州,下人告诉她,李道安也收拾行囊离开了,只留了一封信和一本手札给她。

手札里纪录了他一生的从医心得,慕锦华心中更是感激。

“公主,京城里来了人,正朝着这边过来。”

“快请。”

整理好了衣摆,她刚端坐好。一个男人便大步迈了进来,只听孙永福说道:“公主,是今年的新科状元秦陌离秦大人。”

那人很快便走进店中,慕锦华瞳孔一缩,惊讶不已,是他。

‘他不会帮你的。’晚烟的声音再次在耳畔回响,她不得不深思起来,他来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秦陌离掀开衣袍,清着嗓子道:“参见公主。”

那一日慕玄烨召集众臣进宫商讨了无头绪,禹州饥荒前所未闻,仅是凭着一根木簪子便断定事情实在荒谬。

慕玄烨派苏晟敏前往禹州查探,在灵州遇上一件连环杀人案困住了,派去禹州的人回报说禹州已经封城,兰城等地的确出现了饥荒,这才着急回禀皇上。

慕玄烨听闻此事大为震惊,秦陌离主动请缨派粮,皇上恩准。这一来一回耽搁了许久,所以到了现在才到。

听他把整件事说完,慕锦华唏嘘不已,如果没了玉洺辰送来的粮食和草药,她们早就死在城中,根本等不到朝廷救援。

“那现在灵州一事是否解决了?”她问,苏晟敏才到灵州就被栽赃陷害,事情太过蹊跷。除非,是有人不想让他来。

秦陌离一板一眼的答道:“下官在赶来之时,听说苏大人已经抓到了真凶,回京城上报了。”

“皇上可有话要你转达本宫?”

“皇上说了,要是公主在禹州,务必安全护送回京,昊沅使者即将进京。”

她握紧了茶杯,盯着茶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把她的动作都看在眼底,秦陌离垂下眼眸,“皇上还说,让公主即刻回宫。公主寻恩人一事,延后再找。”

指尖细细摩挲着茶杯,她不经意的问道:“秦大人不回去?”

“皇上让臣接手禹州事宜,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行回京。”

“是吗?”皇兄不会不知他是摄政王的人,还派他过来,难道真是傅长宵所致?她故意试探道:“于副将多次派人进京上报,为什么会来的这么晚?”

秦陌离仿佛听不出她的言外之意,面不改色,道:“京城里未曾有人来报,说起来,禹州百姓还得感谢公主那根木簪子,才让皇上知晓了饥荒一事。”

他再提了木簪,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