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改革计划(二)

宇宙军火商 墨非 4280 字 2024-04-23

不成功则成仁!她已经打定了主意,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不管遭遇多么艰难的险阻,一定要促成理藩院改革的通过。

她甚至为此作好了退位的准备!

看了督察院的折子后,也不知道该批上几句什么,想一想,就用朱笔写下‘知道了’三字。

这是皇帝对不能留中,暂时又没有适当处置意见的折子的惯常批答。看着给予了回答,其实什么意见也没有说,只有天才知道‘知道了’这三个字里藏着什么意思。

随着通政司陆续地将各部院头头脑脑们的折里送呈了进来,九离都一一的细看了。很明显,墙头草占了多数。

除了督察院明确表示反对外,其他各部院的态度就显得相对暧昧了些。或许督察院是出于自于职责的需要,所以把反对的调子唱得这么高吧?

看样子改革计划获得通过的成算增大了。想了想之后,九离又下旨,让中京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参与进来,并为两天后的朝会预热。

其实别把这事看得太过于复杂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好比一家大公司要推行一项改革举措,说改革成功了可以给每个员工涨工资,而大家又都知道改革是对公司有好处的,在两面利好的情况下,设若你是公司的员工,是会同意呢还是表示反对呢?

当然是同意了!

之所以会这么干脆,是因为这里面没有了道德的羁绊。设若这个改革是以背叛国家或是信仰为代价的呢?我估计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干脆地同意了!

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

道德这个调子什么时候都得唱起来,这不但不会造成任何损失,说不定还会在某些时候赢得意想不到的好处呢?

九离的旨意一下,中京城顿时空前热闹了起来。拜座师的拜座师,寻恩主的寻恩主,访同年的访同年……各种聚会在私邸和酒楼同期举行了起来。目的只有一个:讨论是同意九王爷提出的理藩院改革方案还是不同意,如果同意又是怎么个同意法,如果不同意又要怎么表态……反正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复杂得可不是一般普通人能够想像得到的。

凤九渊倒是安逸地呆在九王府里坐看山河色变,盘算着如果这招还不能促使理藩院改革计划获得通过,那就只有另辟巧径了。反正他老人家是打定了主意,不管软的硬的,总之要走出一条路来才行。正无聊间,小太监来报,尚书令张平张大人求见。

尚书令张平?

凤九渊对这个人没什么印象,主要是平时见他的机会太少了。

中书负责政务,尚书负责政令,门下负责监察封驳,三省之间互相制衡,构成了帝国的中央权力机构。因为神石走私案的事,凤九渊才对翁尚多了关注,再因为他对自己提出的理藩院改革方案的支持,两人这才走到了一起,建立了合作关系。尚书令张平可能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想趁这个机会搭上车来,多分些好处吧?

尚书令毕竟不是小人物,怠慢不得,凤九渊一声快请之后就让韩以柔拿衣服来换。

350改革计划(二)

第二天开始,就陆续有反对理藩院改革的折子从通政司递到凤鸣宫。九离俱留中不发。

两天后,凤九渊和中书令翁尚联名具奏的折子也递进了凤鸣宫。较之上次朝会提出的改革方案,这次无疑温和了许多,最为明确之处就是照顾到了各方的利益。

古语有云:君子言义不言利。

只要一言了利,那就是堕入小人之流了。所以,自古以来的读书人尽管满腹心思地想谋尽天下之利,但嘴上依旧是仁义道德地说个不停。而朝廷政府则是为了‘教化万民’,活脱脱地也成了一个最大号的伪君子,什么劳模,什么先进,什么时代先锋,什么……什么什么鸟都能整得出来,今天开会说反腐,明天开会说廉政,后天开会又说为民服务。

一句话,却你娘的蛋,官样文章谁他妈的不会做?

人心都是有欲望有想法的,宣传可以愚弄一时,愚弄不了一世。越是对追名逐利晦莫如深,严加禁止,就越是物欲横流,礼崩乐坏。所谓堵不如疏,堵得了一时最终会换为浊水横流天下。

旁人觉得当政者言利会荼毒万世,会败坏国民风气,凤九渊却不这么看。人是有社会组织性的动物,欲望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你把它藏在暗处,长久见不到阳光就会恶臭腐败,致命整个社会污浊不堪;如果把它摆在明处,经常有阳光照晒,自然干燥如常。

言利和言义两者只要把握适度了,才能对治国理政和社会风气起到最佳的引导作用——当然,这话不是九王殿下说出来的,而是武长史根据凤王爷的话总结出来的。

所以,在新陈奏的折子里,凤九渊里所当然地把保证百官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帝国的利益还退居其次,他甚至这样说:不能首先保证百官的利益,那么百官就不会积极地保证帝国的利益,最终受到伤害的依旧是帝国的利益……

九离在看了折子之后,仿佛看到一个脱得赤裸裸站在自己面前的男人,直感到脸颊又烫又烧,心下有种说不出的难言别扭。暗道:“……他怎么把这些问题全都挑明了?哎,这下可倒不好处理了。如果把折子交部议,廷臣们知道了会不会有什么看法?百姓们知道了又会有什么看法?”纠结了半晌,总是拿不定主意。

恰在此时,门下侍中欧阳龄来回事,九离就把凤九渊的折子给他看了,问道:“你怎么看?”

欧阳龄虽不是道学夫子,但也非傲视流俗之辈,看完凤九渊的拍子后,喃喃半晌不知道该作何评价,在九离又问了一遍后,他才答道:“回皇上,臣觉得,臣觉得……九王爷是个实诚人!”

九离笑道:“还用你说?他这人从小就这样,讨厌拐弯磨角。可一旦拐弯磨角起来呀,也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我是问你对这折子怎么看!”

欧阳龄道:“这个,臣认为九王爷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本末倒置?”

“有国方有家,国不能立又何以保家?臣认为,应以朝廷的利益为重才是正理!”

九离暗道:“又是一个伪君子!”嘴上淡淡地问道:“这么说来,你也是支持九王爷的改革方案了?”

欧阳龄这才知道皇帝竟然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挖了个坑,忙道:“臣只是,臣只是……”九离一摆手道:“好了,朕知道你的意思。”这才拿起朱笔,在凤九渊的折子上批下了交部议的字样。想着又觉得不够全面,又加上了一句:另着各省、部、院、府堂官佐贰就此折各抒己见,奏朕知道。钦此。

部议,顾名思议,就是交由朝廷各部讨论决定。只有疑而不决的重大国策或是事态才会交部议处,一般的事件都是直接指定由某部或某院议定陈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