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 突变(二)

宇宙军火商 墨非 3349 字 2024-04-23

祈原学素来不是个激动的人,看完奏报后,猛地跺脚道:“前天我说什么来着?要快,要快,可你们……唉,只盼喀什里能够守得住,要不然,要不然山南道可就完了!”

武定中是真怕听关‘山南道完了’这几个字,猛地一抖,道:“这,不至于吧?”然后才招呼祈原学坐上,并命人上茶。

祈原学道:“你看看,奏报写得这么急,这么短,而且都是用血写的,若是紧急不急,至于这样子么?”

其实武定中也知道,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急也没有用,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拿出对策,要不然山南道一旦糜烂,后果不堪设想。祈原学当然也知道这一点,牢骚了几句就坐了下来,道:“我看,咱们今天晚上就必须得拿出个决议来,明天不是有大朝会么?最好把征虏大将军的任命通过了,皇上虽然不在,但可以请皇后领着皇太子殿下临朝嘛。这又不是没有先例,你说呢?”

武定中嗯了一声。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这样做的得失。

不一会儿,丁秀也来了。见祈原学已经先他一步到了,明显一怔,起手朝武定中一礼,然后才对祈原学道:“大都督倒是跑得挺快嘛!”两人私下里有芥蒂,这么一句话也算是打过招呼了。作为回应,祈原学也只是点了个头,显得淡淡的。

丁秀看完奏报之后,不假思索地道:“我估计山南道已经完了。眼下最重要的是扼守住传送阵。还有,山东、山西和山北这临近的三道也必须加强戒备。必须立即行文给第六战区,让他们先向这三道派出重兵协守。山南道既然已经烂了,那就让它烂下去,但其他各道却是绝不容有失!”然后又说哪个战区的哪几个督卫府的兵力可以调用。

武定中只是听着,没有开口。

大半个时辰之后,所有人都来齐了。武定中见大家都在将奏报的事讨论,轻咳一声道:“先安静一下。丁大人,你是兵部尚书,先说说你的意见吧!”

丁秀把先前所说的复述了一遍,道:“丢了的就让他先丢,总归是能夺得回来的。没丢的那就一定要保住,要不然局面就会越加的糜烂下去!”

武定中就看着祈原学,道:“大都督以为呢?”

祈原学道:“我赞同丁大人的方案,并提议由索哈牙担任征虏大将军,领兵进剿山南道暴乱的流民!”

中书待郎(内阁副相之一)史箴道:“征虏大将军的任命必须得经由皇上圣裁,皇上尚未回归,这样做是不是太仓促了?”

丁秀道:“史相,不仓促不行,再这么拖着,万一流民蹿出山南道怎么办?再说,这事以前也不是没有先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赞成的,也有不赞成的,局面不免显得有些混乱!

武定中觉得丁秀的话说得有理,如今凤九渊不在,国家恰逢大乱,没道理守着规矩而不去治乱。若是凤九渊一年不归,那岂不整个凤凰界都得被流民给祸害了?想到这里,便道:“至于规矩制度么就先不谈了。还是讨论一下防控策略……”他的主调一定下来,争论之声立即停止,有计的献计,有策的献策,都说了开来。

到天快要亮的时候,内阁绝大多数成员同意了大都督府的提议,任命索哈牙为征虏大将军,将征调第三、第四,两个战区将近六十万的兵力进行此次的征剿大作战。

651突变(二)

见雷顿发呆,巴达维没有打扰。看了看时间,见离空间震荡风暴的暴发越来越近了,便走过去提醒凤九渊道:“先生,再过20分钟就得遭遇空间震荡风暴了……”下面的话还没有说出来,凤九渊一摆手,道:“急个鸟,才三级,震不死人!”巴达维有些无聊,正打算离开,见思菊走了过来,便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没想到思菊叫住他,问道:“还有没有更近的路回鬼摩界?”

巴达维一愣,道:“这个,目前已经探明的航道只有两条。佛罗界不准许我们通行,只有走这条航道走了!”

思菊道:“帕伊尔顿也不知道?”

巴达维道:“这个,我没有问过!”

思菊道:“那麻烦你问问他,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凤九渊回身问道:“又怎么了?”

“刚才我和柔柔联系上了……”她下面的话还没有说完,凤九渊就急切地问道:“她说什么了?”

思菊看了看他,似乎在评判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否足够,然后才缓缓地道:“她说,她说山南道再一次爆发流民暴乱!”

“……”凤九渊一怔,然后揉了揉耳朵,看了看雷顿和巴达维,这才问道:“什么东西?流民暴乱?”

“柔柔是这么说的……”思菊道:“想来不会有假!”

凤九渊猛地一拳捶在控制台上,大骂道:“这群狗曰的,到底想要怎样?”又道:“以前说是有弥罗境在背后唆使,现在呢?看来他们当真是贱性不改呀!早知道当初就将他们一气屠了干净。哼,那内阁是什么章程?”

“柔柔说,内阁拟定派那拉勇为征虏大将军,负责征剿事宜,但大都督不同意!”

凤九渊眉头下意识地皱了起来,问道:“祈原学为什么不同意?”

“原大都督的意见是那拉勇是皇上钦命的第一战区大总管,肩负着拱卫凤凰界出入门禁的重任,不请旨不能调动。”

凤九渊听祈原学是这样说的,明显松了口气,问:“那祈原学是什么章程?”

“祈原学提议由索哈牙出任征虏大将军。他的理由是索哈牙曾跟随你征剿过上一次的流民暴乱,富有经验,可堪大任!”

“那内阁没有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