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说,皇帝其实是当着朝臣们做面子工程,他嘴上虽说提名武定中,怕是最后不会让武定中当选的。
总之,在这次大朝会之后,其他的什么人都成了浮云,武定中再一次成为了所有大臣和中京百姓议论的焦点。百姓们就不说了,那些素来反对内阁,反对武定中的人都很好奇,他武定中现在任什么竞选连任?以前是靠着绝大多数朝臣的支持,现在是支持他的人只占极少数,他能再次荣登首相之位就怪了事了。甚至有人还说,凤九渊也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故意提名武定中,既赢得了好名声,最终又不会让武定中得选,一举多得呀!
下一次的大朝会上,提名人选出来了,一共五人。分别是现任内阁副相路德文、现任吏部尚书阿布都、现任督察院左都御史刘挺、现任大理寺少卿官卓成、现任内阁首相武定中。
在这五人里,面孔最生疏的就要数大理寺少卿官卓成了。
大理少卿在朝廷各部改制之前,为正五品衔,改制之后,大理寺一跃成为最高司法机关,与三省、督察院和大都督府并列为一级机构,其首脑大理寺卿也从正三品升为正一品,其副手大理寺少卿也从正五品升成了从三品衔。
提名五人之中,武定中是首相,当朝一品。路德文是副相兼刑部尚书,正二品。阿布都是吏部尚书,正三品。左都御史刘挺,正一品。唯独这个官卓成,不但面生,而且官阶也最低,从三品,显得相当的岔眼。
不知情者觉得岔眼,知情者却深谙其中要害,这个官卓成,正是反对派们精心挑选出来竞选下届首相的人选,也是反对派打出来的秘密武器。
了解官卓成履历的人就知道,此人绝不是泛泛之辈。十六岁中举,十九岁登科,二十一岁担任县令,三十岁成为知府,三十三岁荣升太守,三十九岁右迁按察使,执掌一道刑狱,还不到两年,便从七十二道按察使里脱颖而出,平调入京,成为五名大理寺少卿之一。眼下刚刚任满三年,竟然被推举出来竞选首相,足见其能量之大,已不是一般官员能够比得了的。
官卓成的父亲最高做到了知府,叔叔在京任职,也不过是民部主事,区区六品。其祖父官恩庭曾拜门下侍中,却也只当了两年便告老还乡了。其曾祖官梓良是近百年来,唯一一名把三省、六部和督察院正堂坐遍了的奇人,鸿嘉无首,时任督察院左都御史的官梓良首倡将其废黜,另立新君。经过三年的努力,官梓良串连百官与诸将,到底是成功地逼走了鸿嘉皇帝。当时,已经年过八旬的官梓良声望达到巅峰,满朝上下无人能比。聪明的他并未留恋权势,而是急流勇退,回乡养老。凤鸣归登位之时,也只听说有这么个人,也并未得见。
当凤九渊看着官卓面的名字时,还愣愣地不知所以然,暗道:“敢情还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么?小小一个从三品大理寺少卿竟也有意染指首相之位,是不是太天真了些?”
散朝之后,他专门调后了官卓成的履历,不得不赞道:“此人这半辈子,完全可以用‘平步青云’四个字来形容了。若他真的胜出,那便是一步登天了。简直就是奇迹!”
a
皇帝北巡归来,定鼎北部诸道各部族,功莫大焉,皇太子亲率满朝大臣,郊迎五十里。
跑到北边去吹了三个月的风回来,中京已然入冬了。凤九渊坐在车里,看着跪在最前头的郁非,忙示意雷顿去扶起来,然后才命群臣走。[]
都以为皇帝会趁着这时候夸耀一番北巡的心德和功绩,却不想是一句话也没说,甚至是连车也不曾下,便命回京了。
留京的大臣们吃不准状况,都在猜测皇帝皇帝因何迁怒于人。
次日,内阁汇报国政措置情况,凤九渊依旧不置臧否。
眼见年关将至,本届责任内阁任期将满,新一届也将在明年三月前组成,领导朝廷工作。谁将会是下一任内阁首相,便成了朝野猜测的重中之重。
有人说,武定中连任的可能性很大。毕竟他是皇帝藩底出来的老人,威望与才具都无人能及。在过去五年的任期里,虽然没什么显著的政绩,但领导国家从一次又一次危机里渡过来,那便算是最了不得的政绩了。
但有人说,武定中已不得皇帝信任,之所以还留他在首相之位是,那是因为皇帝不想看着因为首相的轮换而引起朝局的动荡。现在任期满了,皇帝是绝不容许武定中再连任,便是大臣们推举,只要皇帝否决,武定中一样没戏。
也有人说,路德文才是下一届首相最有力的竞争者。此人在皇帝还是九王的时候就深得信重,这几年,一直春风得意,已经顶替史箴出任内阁副相一职,在皇帝不再信任武定中和需要继续深化改革的情况下,他转正不过是意料之中。
反对者则说路德文缺乏执掌全面的才干和气度,若非皇帝信任,他连担任副相都不可能,更何况成为首相,领导内阁,管理国家呢?
还有人说尚书令华子启、督察院左都御史刘挺、吏部尚书阿布都等等,都有出任首相的可能性,关键是要看皇帝中意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