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份信息很简短,那么它可能在文章开头开宗明义,也可能隐身于文中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但根据我的推断,亦兰是工科博士出身,有着发表多篇论文的经历,论文的结构我很清楚,最重要的内容和信息,就是——结论!
结合文章结尾“马踏飞燕”天衣无缝的融入,再加上对亦兰影响最深的很可能形成潜意识的那句马教授的“最合理与最不合理的转化”,我初步推断,“马踏飞燕”就是这篇小说最重要的、隐含着的信息。
我迅速搜集了有关“马踏飞燕”的信息。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该墓据考证为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江及其妻合葬墓。高345,长45,宽13,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又过了3天。
经过反复推敲,我甚至跟马教授通了电话,侧面委婉地聊了许多,我基本能够断定,亦兰想表达的信息,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是马踏飞燕。
接下来就是围绕马踏飞燕来破解了。我认为,这个信息不会很复杂,亦兰当初的想法,应该是在我方看到这篇小说后,亦兰只需要提供简单的提示就能获取信息。但这个方式,只有亦兰知道,并且决不能被国保密机构获知。
鉴于之前的分析之三,我再次把重点放在了中国文化方面。
整篇小说里包含中国文化的元素非常多,诗词、歌舞、医药、虫蛊、刑律、战争等等,很多。我采用排除法一一尝试。
又过去了两天两夜。
排除过一堆可能后,我把目光投向了小说背景本身——历史类小说,就找历史含义。
马踏飞燕出土于汉代,而亦兰的小说背景则起于唐朝,经六世而止,以主簿作马踏飞燕镇器为结束。这时间顺序是倒着来的。以亦兰的历史功底,不可能这么没有历史常识,那么就有一种可能,她故意这么设计的!
灵光乍现!!!
我激动的从沙发上蹦了起来,这是破解以来最有价值的推论了!
结合前面找到了马踏飞燕这个关键,倒着设计,那就是……
燕飞踏马?!
这是什么鬼?
英文?不可能,国情报机构很容易猜到,亦兰不可能冒这么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