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法之本质

“不知道殷教祖可曾想过,人与人为什么要生活在一起?”

一个问题刚出口,凛牧也不给法门教祖回答的时间,已经自顾自地解答起来:“因为人本身便是群居物种,没有交流会陷入孤独、焦躁、恐惧、乃至最后的绝望疯狂,这是刻印在血脉里的需求,没有修行到登仙境界的人根本无法摆脱。”

“但人虽然没有野兽一样锋利的爪牙,却也有着自己的棱角,靠的近的人相处不经意就会被对方的棱角伤害,这时候就需要一种规则,来约束双方的行为。”

“曾经,这种约束叫做道德!”

“后来,出现了家法以及国法。”

“但无论它的名字怎么变,本质都是不会变的。”

这一篇长篇大论的确对殷末箫大有启发,作为法门之祖的他听到这已经明白了凛牧所想要表达的意思,顺着这话就接了下去:“所以,法的本质就是公约,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相处时所需要共同遵守的约定!它的本质是向往美好,保护人们不被他人的棱角伤害,所以惩罚不是目的,是手段,守护美好和谐才是法存在的意义!”

一边说着,殷末箫的双眼也越来越亮,那一双瞳孔几乎要放出光来,有如实质的锐利目光激烈得像是火焰,从深不见底的黑色瞳孔里喷涌出来几乎要点燃这处幽秘盛景。

“灋“字其中的“廌”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在人们相互间发生纠纷时,就由其裁决。廌用其独角“触不直者”,被触者即为“败诉”。“直”字的造字初义是举目正视。凡此直字古训有正、中等意思,乃皆由其举目正视之本义所引伸。《说文解字》解释说,“直,正见也。”古人把这种生性正直、专触不直者的神明裁判者——廌纳入法的范畴,显然赋予了法的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内含。

“正直无偏颇,这真是教祖所创教门能够做到的吗?”

信手一托现出厚厚一沓满载文字的记录,都是法门教徒徇私偏私、偏听偏信的证据,或主动或被动,这每一条每一句,都打在殷末箫的脸上。

看着殷末箫一边翻看这些记录一边沉静如水的面孔,凛牧知道他已经有些动摇,这里面的每一桩每一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而且几乎把他所有看好的不看好的门徒一网打尽,真的是结结实实打在了殷末箫的软肋。

“或者说,这真是人能够做到的吗!”

不过就在此时,凛牧忽然话锋一转,正是深得欲扬先抑的手段:“人之所以为人,便是有着七情六欲,有远近亲疏之别,同道寇仇之分,不能生而知之,亦不能无偏无倚博爱世人。故而,只有将法律付诸成文,方可以有所制约。”

说到兴头上,只见凛牧倾泻言辞同时,更是把自己一直以来的思想开始灌输给殷末箫:

“在往昔年间,华夏所立法之本质乃是为维护君主统治天下,它只是为王者手中的武器,和屠杀不臣叛逆的军队互为表里,维护着那个王座上人的权威,这是家天下。

但君王终究会退位,就算不退位心态也会逐渐变化,无论是成为独夫还是耽于享乐,这人治之法终究会成为祸端,成为他人肆意夺取利益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