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这个年代,盖房子只需要花费材料钱,是不用出人工费的。
一家盖房,村里叔伯弟兄们都来帮忙,当做自己家事来操办,陈家只用管一天两顿饭就行。
徐桂芝也不是那种抠门的人,割了点猪肉,添白菜豆腐一起炖了,吃的大家满嘴油光,干活更是卖力。
眼看着房子已经有了雏形,儿子马上要娶媳妇,徐桂芝每天都乐的不行。
所以,陈茉提出了自己还想念书的想法,徐桂芝和陈国栋商量下,就答应了。
虽然在他们看来,闺女肯定是没那个命考上大学的,但是大儿子的事情已经搞定,家里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让闺女多读两年书也没啥。
更何况,陈家现在这日子能好起来,多半都是三丫头的功劳。
解决了上学的事情,陈茉可以安心去县城买橄榄油了。
本来陈梅和陈卫民也想要一起去的,但是陈茉觉得大家各司其职效率更高,于是就给他们安排了别的工作。
陈梅负责区隔壁村养蜂的人家去弄点蜂蜡,还要去日化厂那边看看,能不能定一批唇膏管。
至于陈卫民,除了看护好正在提炼的精油,还得去山上看看有什么散发香味的植被。
因为陈茉觉得,这样提炼精油太慢也太耗费精力,如果能找到一些香料在白水里煮沸,效果应该会更快更好。
于是,陈茉这次就自己去县城了。
可她没发现的是,她前脚刚出门,后脚就有个在她家门口玩耍的小孩子盯着她看了会儿,然后快速朝李成功家跑去。
最近陈家忙着盖房子,家门口来来往往都是人,一个小孩子,当然不会引人注意。
再说陈茉,她这次运气不太好,路上没有遇到熟人,所以只能走路两个小时才到县城。
她气喘吁吁的到县城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又累又渴。
靠两条腿走路虽然绿化环保,但真能折腾死人啊。
等这次赚到钱,一定要先买辆自行车。要不然她以后上学,岂不是也要走好几个小时路!
为了能骑上自行车,这次必须要买到橄榄油!
然而,把县城那几个商店都逛完,她也没有找到有卖橄榄油的,商店里卖的,都是花生油和大豆油。
可即使是这两种油,也是富裕人家才能吃得起的,大多数人做菜,用的都是油脂。
县城没有卖橄榄油,这让陈茉觉得心情有些沉重,琢磨着怎样才能去从省城一趟。
小可爱,你的订阅比例不足80,48小时以后再来哦尤其是临近陈卫国娶媳妇,这种时候,可不能出什么岔子,让人家看老陈家的笑话。
虽然说村子里大家互相帮忙,盖房子找人不用出工钱,可干活儿的七八个老爷们儿,这么多张嘴,吃吃喝喝下来也是个吓人的开销。
眼瞅着钱哗啦啦往外流,徐桂芝早就没了前些天的意气风发,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
这娶个媳妇,算是把家底都给掏空了,如果到时候媳妇再是个黑心肝的,那这日子可咋过哟。
正可谓是,没有儿媳妇的时候发愁,马上要有有儿媳妇了,也发愁。
“这不是想着,家里最近到处都在用钱,我和二姐还有卫民也帮不上忙,去县城看看,能有什么营生,多少能赚点钱,给家里分担点。”
即使面对徐桂芝刻意拉着的脸,陈茉也不畏惧,笑眯眯的说道:“你和我爸也别太累,盖房子这事儿咱也不着急,时间上充裕着呢,累着身子多不划算。”
这一番话下来,有理有据,最后还打了感情牌,瞬间让徐桂芝心里熨帖很多,格外痛快的就准了这次姐弟三人去县城的请求。
陈梅和陈卫民两人,眼睁睁看着老妈的表情由阴到晴,对于陈茉可谓是由衷的佩服。
近年来已经到更年期的徐桂芝,脾气是越发难缠了,很多时候,都是完全不讲道理。陈茉这四两拨千斤的沟通技巧,可以说是相当厉害。
得了徐桂芝的首肯,姐弟三人就带着一百支润唇膏出发赶往县城。
照旧是走两个小时土路,因为昨天还下了场小雨,路上满是泥泞。
陈茉一瘸一拐的走着,再次在心里咬牙,等卖了润唇膏赚到钱,一定要买辆自行车。
交通工具全靠腿的日子,她再也不想经历了。
上午将近十点,姐弟三人带着一个小箱子,来到了县城火车站。
在网络还没有串联全球的时候,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绝对是真理中的真理。一个城市最繁华的地方,首当其冲就是火车站。
基本上在这个年代,如果一个县城里有国营饭店,国营商场,或者国营宾馆,招待所,那基本不用想,以上这些,全都在火车站附近。
这是个哪里有火车站,哪里就是既定市中心的朴实年代。
水牛村所在的这个小县城,没有国营宾馆这种高档次的配置,所谓的国营饭店,其实也就是几间相对干净的店面,至于国营商场,就是个二层的小门楼。
商场一层,卖的是水果蔬菜米面粮油,二层则是衣服和生活用品。
因为国营商场里的东西价格昂贵,所以大部分的人平时是不逛国营商店的,车站旁边,有的是偷偷摸摸开起来的杂货铺子小门脸房,里面的东西更经济实惠。
还有些租不起门脸房的散户,偷偷摸摸的在国营商店附近摆个小摊子,更有些小心谨慎的,索性把东西揣怀里,做贼似的拉着往来的行人,低声询问要不要鸡蛋或者鱼虾。
除了猪肉,基本上五花八门都有卖的。
这年头的猪肉可是稀罕东西,价格也贵,能买得起猪肉的人家,还是会选择国营商场,吃起来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