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埋骨他乡(二十七)

民国日记 城东以南 2214 字 2024-05-17

最后还是太爷爷说做火车前往,算是解决了这件事情,只是火车的费用太高了,一个人就要十块大洋,我们四个人,那足足是四十块啊,这四十块大洋可是一个普通百姓半生的积蓄啊。

不过我也不知道太爷爷怎么那么多大洋,拿出来四十块竟然没有表现出心疼的样子。

“明一啊,不要为了钱而困惑,你太爷爷可有的是钱”坐在火车上,吴经乙对着我说道,但是他的话我怎么听怎么别扭,就好像是在嘲笑太爷爷一样。

五天的时间,我们来到了北京,前往了故宫,在故宫中待了半月之久,才将所有关于溥仪皇帝修订的典籍全部都查阅了一遍,事关重大,我们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查,去看,不容得一丝的马虎。

最后总结出了所有关于王文启有关的事件,不过全部都是他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却没有他叛国的罪名,反而还提到了李庆莲对王文启所做的所有的算计与谋计,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李庆莲害死了王文启。

但典籍中所提到的一句话,便是李庆莲叛国,勾结八国联军害死我大清忠臣。

显然,当时皇帝什么都知道,只是他什么都不说而已,一国之君,心有城府就够了。

“去国学馆”我们马不停蹄的又跑去国学馆,将所有掌握的证据全部上交,总之等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才得到了让人振奋人心的消息,那就是我们递交的材料完全符合历史,王文启翻供了,而且经过国学馆出事的更加有力的证据,李庆莲便是那个叛国之人。

一切都在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着,现在,我们就剩如果让飞尸消除怨念,早日投胎了。

“国学馆那边我已经沟通完了,会在苏州为王启文修建墓冢,只要墓冢修建完毕,我们就可以为他消除怨念了”太爷爷满脸的疲惫,但依旧开心的笑道。

当我们来到王启文的家中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一代德高名望的朝廷大臣竟然还住着如此简陋的房屋,瞬间感觉到了一丝心酸,朝廷大臣竟然没有自己的府邸,没有管家打理。

这间小屋全由木头所制,而且年代久远,古朴的小木屋坐落在村子的深处,木屋因经岁月的洗礼而变的沧桑,树木的年轮以凸现出来,显得别有韵味,傍边的一棵大树,也已经是上百年的了,周围也是杂草丛生,但却错落有致。

虽然外在的看起来很精致,很有韵味,但木屋里面却异常的脏乱不堪,一看就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了,屋子中的桌椅之上已经布满了一层厚厚的灰尘,那厚度足以盖过我的手掌,窗户中渗透进来的阳光扔我能够看到屋中所飘荡的灰尘。

我不禁捂住了鼻子,跟在太爷爷的身后,而太爷爷好像对这些灰尘视若无睹一样,独自在屋子中来回的打量和走动,想要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谁都没有打扰太爷爷,就是站在门口处观望着。

桌子上摆放着杂乱不堪的书籍,不过太爷爷没有在意那些灰尘,将书籍捡了起来,不断的翻看着,而且他的眉毛也紧紧的皱了起来。

“走吧,找到了”太爷爷将所有的书籍全部收到了他的包袱中,最后才对我们说道。

“李大人,都拿走?”村长愣愣的看着太爷爷。

“嗯,很有用”太爷爷点了点头“我们这就得离开了”

“这就走了?这么匆忙?吃完饭在走啊”村长有些尴尬,朝廷大臣来到村子那可是村子的荣幸,可是竟然连饭都不吃一口便准备离开,这有些不好做啊。

“嗯,时间不等人”太爷爷一边说,一边朝着外面走去“对了,不过我给你们村子一个建议,以后多与外界走动走动,毕竟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时候了”

说完,太爷爷带着我们几人便离开了村子,根本不管村长在说什么,最后是村长组织了全村人在村口跪送我们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