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队里热火朝天的忙着春耕,原主病在床上,也没人能腾出手来照顾。
即使这样,原主也很感激队里的照顾了,至少对方没让她带病干活。
村里人一开始对城里来的知青充满好奇,还有一种无名的敬畏。等发现这些学生仔,肩不能挑手不能扛时,对他们就没那么稀罕了。
缺衣少食的年代,来一个人就多一张嘴,石水村儿本来就穷,再养十几个干活不利索的知青就更穷了。
舒安歌托人弄了点儿藿香,拿做饭的锅熬了熬,一天喝两次,很快病就好了。
病好之后就得下地,舒安歌养病的时候,一个人在破败的院子里练了两天拳脚。
原主根骨不差,就是正发育的时候没吃好,人瘦骨伶仃的虚弱了些。
只要好好锻炼,多吃点儿营养品,舒安歌琢磨着,她这个身高未必能动多少,体重肯定可以增加的。
种地对于舒安歌来说并不陌生,但在之前的任务世界里,她还真的很少自己上过手。
大多数任务位面中,舒安歌都是一个农业生产的指导者和改良者。
哪怕任务身份是贫穷的乡下人,舒安歌也能找到其它赚钱的法子,因为土里刨食儿赚钱实在太慢了。
这个年代不一样,人人都得劳动,尤其的舒安歌这样的青壮年劳动力。
春耕要下田,女知青多做一些插秧这种不太费力气的细致活,男知青则要跟村民一下,拿扁担挑粪一起牵牛犁地。
插秧不怎么费力气,但绝对不是个好活。
大太阳毫不留情的晒着,舒安歌后背湿了干,干了又湿,冷冰冰黏嗒嗒的贴在身上。
这还不算完,舒安歌脚踩在水汪汪的稻田中,泡了小半天,一双脚又肿又白。
“我的腰快断了,这地这么多,啥时候能插完啊。”
离舒安歌不远的地方,一个身材高挑像竹竿儿的女青年,扶着腰哭丧着脸抱怨。
这是杨娟娟出的主意,她上了大学,懂的东西多了,认为要将房产证弄到手里才行。
不然柳美珍从精神病院出来,万一要讨回房子,他们就麻烦了。
宋卫红本来就是心眼儿多的,女儿这么一说,她心里就盘算出了好主意。
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转眼到了一九八五年,宋卫红收买的医生离职了,柳美珍也终于离开了精神病院。
出院之后,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个天地。
在精神病院住了这么多年,刚开始柳美珍浑浑噩噩的,到了后来她心里已经清明了,因为宋卫红的阻挠,还是出不了院。
每天都是吃药、接受检查做康复训练,柳美珍也渐渐看清了宋卫红一家人的真面目。
她和她的儿女们,包括那个看似忠厚的姨父,都是披着人皮的白眼狼。
海市那么大,柳美珍插队时给家里写信只寄到街道办事处。
要是没人指点,王爱民能千里迢迢的从江西奔到海市来,还能精准的找到柳家地址?
相比起那些想从柳家占点儿便宜打秋风的亲戚,宋卫红一家人才是真的心狠手辣。
柳美珍人过中年孑然一身,回到熟悉的街道中,发现杨家人已经鸠占鹊巢,霸占了父母柳给她的小洋楼和财产。
改革开放的风遍全国,宋卫红当着外人的面对她亲亲热热,待关上门后语言极尽刻薄。
杨娟娟大学毕业嫁了一个同样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海市政府机关的青年干部,一家人算是彻底抖起来了。
宋卫红及其几个子女,对柳美珍各种挖苦和贬低,骂她脸皮厚,这是杨家的房子,她识相点儿立马滚蛋。
除此之外,为了彻底压垮柳美珍,杨娟娟得意忘形之余,还透露一个重要消息,说当年柳美珍爸妈出事儿根本不是意外,是她们娘儿俩故意将电线皮磨破了一截儿。
家中房产被侵占,柳美珍尚能站稳身子跟杨家人辩驳。
待从杨娟娟口中得知,父母的死根本不是意外后,她如遭雷震,跟她扭打在一起。
柳美珍一个人怎打得过,一家子昧良心的恶东西。
为了不在邻居面前露相,杨家人专挑柳美珍衣服下面的地方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