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随着丝绸之路的作用愈加明显,大唐作为横跨中亚陆上商路的东端终点,以及有史以来最大帝国的都城,长安城市就会挤满来自亚洲各地的人。
长安在外郭城设置两个商业集中的地方,一个是东市,另一个是西市,东西两市也就变成了长安城的商业中心。
两个市场各自占据两坊土地,四周有墙,每面墙都有两个门,两两相对的市门之间,有街道直通。
大街旁边,有众多曲巷。街巷互相通连,往来非常便利。
唐朝的政府在两个市场中设立“市局”和“平准局”。
“市局”又称之“市署”,“署令”为从六品的官员,它掌握“百族交易之事”;“市局”隶属于太府寺,是两市最高的管理机构。
而“平准局”又称为“平准署”,“平准局”的官员叫“平准令”,为从七品官员,其职责是“掌供官市易之事”。
按照唐朝规定,为了便于朝廷管理,商业活动限于市场之内。
市门每天开启和关闭都有固定时间,早上,晨光微露,市场开始;晚上,夕阳西下,敲响震耳的隆隆鼓声,市场关闭。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直蔑视商人的观念,从战国开始就有“奖耕战,抑商贾”的政策,尤其秦汉时更是如此,那时候对于商人和商业的限制,甚至超过历史各个朝代。
不过,唐朝早在建立之初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直试图加以改变。
这种政策和人们旧有传统观念上的改变,与后世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还是不一样,虽然朝廷有控制,但是朝廷的权力并不能无远弗届的控制一切。
就像在长安城里,同时也并不能绝对控制住商业突破东西两市发展到许多里坊之中。况且,繁荣的商业,对于朝廷来讲除了税收充盈,更能增加市场供应,稳定社会关系。
于是乎,这两个市场由早先的卖酒商户率先闻名全国,接续开设在此间的金银玉器店铺也大发其财。
因而如今这里早已是靖恭坊毡业、崇仁坊乐器业、永崇坊茶肆、辅兴坊胡饼店、颁政坊馄饨等人潮蜂拥商铺遍及,随处可见还有四处游街而无店铺的贩卖各式凌杂物件小商贩,甚至也有丧葬一条龙的殡葬业也从此兴旺起来。
“那就好!以小侄以为,当前您老就要和圣上一众老臣划清界限,当然您的良苦用心需要令那些人知晓,不然今后哪里还会有东山再起之时!眼下商业上的一系列契机就是个绝好机会,也不许您老就此辞去职位,仅需经商旗号高举起来,频繁参奏相关商业举措就是了!之前我们的各个势力间的利益合纵连横就是基础,这时候就不能在同一阵线中选取商业合作者了,而是表面看起来一视同仁的普及性质!我们的优势在于,每一个具体商业项目都将是独一无二的尖端存在,首先就把握住旁人不得不与我们合作的坚实根基!”
“接着说,目前你的大方向没错!”见李之语气稍顿,郡王适时鼓励到。
“见您老不再著意朝廷势力间争斗,又有像是宣纸类似可名留青史贡献,再加上朝内人际关系普遍交好,势必会影响到武后一系额外关注。在她那一方面,由我来试图通过商业渗透,营造出日渐浓郁而单纯的商业气息,或许您老就此留在长安城也未尝不可!另一方面,同样利用商业合作,还是由我支持圣上一众老臣财源来处,也算是您在侧面施以援手,尤其是地方上士族势力,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您的并非背叛之举。”
“你要知道,武后一方也不是傻子,总会刻意制造出要我取舍抉择的试探!”
“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正是您老的优势所在。看似是你在悬崖边上举步维艰,两难择选,实则却起到活稀泥的进退中绳作用!势力间的勾心斗角,也是彼此交联,相互啮合状态,一旦有人需要您出面明确阵线,就一个拖字即能在接下来的商业利益上化解。看上去您的处境格外凶险,实际上因为利益交割,雷声大、雨点小的效果方为最适合局势进展态势。退一万步讲,万不得已,再一次举起您老的鲜明旗帜也不为迟!但那种几率极小,因为我们大唐幅员辽阔,您也知晓,往往一个偏远区域执掌者,若是皇上请其远赴京都赴宴,往往就要提前一年下发诏书,为了一席酒宴,这一个来回就是两年。您的拖字诀不需频繁使用,仅需三两次,几年的时间就过去了,那时候你不问朝政大名早就宣扬开了!”
“也是哈,洛阳距离长安城就有近八百里之遥,一个命令下达,来去最快也要一月时间,这段时间差,足以两边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了!但你我一方也存在讯息不通畅之难!”
“不知您老听闻过飞鸽传书一说?”
“飞鸽传书?前隋就有此传闻,南方一带曾有过类似典故。不过,如此重要信件,寄托于一只小小的飞禽可靠吗?”
“讯息内容使用密语就是了!而且信鸽本身会认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所用飞鸽传书讯息往来极快,它自行辨认方向优点是驯化鸽子的天赋异禀,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保险程度相当高,一次性再有限增加数只,总有一只会安全抵达!这种方式,在西域很多地方早已形成规模了。”
“此类信鸽飞行速度有多快?”
“据说只要训话化得当,普通信鸽至少能日行千里,足够一日里长安城往返洛阳了!”
“我的天,速度有如此恐怖?”
“所以说,只要能保证往来信件密语不被破解,便是几天里多释放几只就是了,只要掌握了讯息知会先机,应对起来不就容易太多!”
“这办法我看可行,明日里我就吩咐可信之人,在郊外暗中培殖驯养此物。”
简短解说,三人间的谈话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此时已至巳时将过,郡王正好利用午饭时间召集府内族人。
他有心陪着二人一直走到郡王府议事厅,这才放任他们离开,自有俟老六、夏婆婆带着几人远远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