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广贤文》

唐朝生意人 素布可奈 4897 字 2024-05-17

产品大量积压之后,他们再次化身为产品与厂子收购者,这些人由当地政府做后盾,各方压力之下,就会是李之一方生产规模急速扩张之时。

“是不是这些厂家,还会有一个相当长纸巾研制时间?”刑大头提出他心中疑问。

“怎么会!我要你们这些有身手、经验之人前来,就是监视并确定下那部分嫌疑人,这些人会在最近两天频繁出现在柳涧村,那里就会是他们获得相关工艺来源!”李之表情似笑非笑。

“邢叔,”清绮此时插言,“正文已经在那边安排好了,缺少核心工艺配方早已伪造出来,当地村民或工人还能因此大赚一笔。柳涧村几乎人人知道造纸厂对他们生存重要性,发动起那些人几乎不用鼓动,人人奋勇争先!”

“那些外地人也不傻,同样需要验证买来工艺,才能足额支付报酬吧?”刑大头依旧不放心。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想付出就能收买?而且那些来人中也有竞争,本地人又同样担心他们配方买了去,而不履行后来应承部分!”清绮笑道。

李之进一步解释,“那种改造之后工艺,仅能达到正清文绮堂纸巾八成成色,而且放置数日后就不能令产品沾水,一沾水即会形成硬质浆固,变得粗糙之极!而我们收了回来再行稀释有所添加,就会再次变为完全合格产品,只不过浪费些人力水源罢了!”

刑大头摇摇头,极尽颂扬:“李先生,你这一手可真绝,那时候再行收购怕是连草纸的价格也达不到吧?”

“若想坑陷他们,就是建立在那些人为了利益,而无所不用其极卑劣在先。我们纸厂可是朝廷占据大头名义,实际股东又是真正各大世家,这些人有苦只能往肚子里咽!即使某些人在各地有所官场依仗,也不敢冒着整个家族被治罪风险施加报复,这一切均是贪心所导致,挖我纸厂墙角是那么好挖的?”

“这样一来,有这些人帮我们在各地建厂,甚至工人都帮我们召集好了,极短时间内就会令今后产量几十、上百倍提升,那时才是真正发展时刻!”清绮面色冷清,“怪就怪他们想投机取巧心理,我们用真金白银收购他们厂子和产品,还不至于令其倾家荡产,已经给他们留有余地了!”

刑大头点点头,“更以此来告诫更多的人,有本事自己来研发,而不是借用投机手段!”

李之笑道,“对,这才是真正目的!请你们来,就是为了最终确定下那些来人,接下来会有专人紧盯着,以防柳涧村以防人多嘴杂,导致消息流露!”

“刚刚我在人群里仅挤了两条街,就发现其中两人形迹可疑,依照李先生的意思,已通知小少爷那里了!”

但凡临淮郡王府出来的人,都一直称呼李怿小少爷,他们都是看着姐弟成长起来,依然延续小时候的叫法,刑大头也是如此。

明白了自己此行前来目的,他乐呵呵再次转身而出,瑜然笑着说,“邢叔是极不乐意将他从忙碌厂子里拉了来,又是几乎漫无目的在人群中挤来挤去,这是来给我们诉苦呢!”

李之笑着点头,“他这人乃粗直爽快性格,有心事就忍不住吐露,我很喜欢他。你们猜,若换做封行会怎么来表达?”

“封管家会先与你讨论一下现场形式,再转向纸厂供应情况,然后借由明日起羊绒衣物销售,衍顺到此时别院里厂子中忙碌。这种人适合商业上生意洽谈,未来规划制定;而邢叔更适合于生产现场管理,货品储备监督,两人间风格不同,但缺一不可!”

李之大赞清绮,“还是我们家大夫人识人地道,有了封行加入到你与瑜然未来产品推广之中,可是个巨大辅助力量。”

“大夫人头衔我可垂涎已久,那你就快些娶了我,还未成亲就跟你住到一起了,别人还不知背后怎么念叨呢!”清绮白了他一眼。

“明年开春吧,再三两个月后迎娶瑜然,啼儿可就要等上几年了!”

清绮二女喜上眉梢,庞啼淡然娇笑,“娶不娶啼儿,这辈子也是哥哥的,你要妹子先生下孩子来也乐意!啼儿这样表态,是不是思想境界立刻就远超两位姐姐了?今晚哥哥要搂着啼儿睡,奖励一下!”

几人大笑,清绮啐道:“这丫头可不能要她很快长大,心思贼着呢!”

庞啼噘嘴委屈回嘴,“啼儿年龄小,最多也就是让哥哥搂一下,可不像某人,明明隔得很远,还把大腿伸过来诱惑我们家男人,是不是清绮姐?”

瑜然大羞,那一晚被李之神志迷顿中只手侵入,可是被她们取笑两天了。

众人正欢乐间,后院方面走来一群人,看到前院已被货物堆满,应该是绕向楼外台阶了。

“是俞太尉引人来了,我需要上去照应一下,原本说好今日午时赶到俞府,怎地自己找来了?”

“我们都去吧,春柔她们也参与售卖了,一层有人看着,我们去了也好有个端茶送水的!”清绮建议。

“啼儿怎么办?我可不愿回那小屋子里了。”庞啼急声提醒。

“那就一起跟了来,但啼儿你就不用上前了,自己找个房间等一会儿,中午我们一起去秦陇雅阁!”

来到三层,果然是俞太尉一行人,来人可都是高官大员,楼梯处守卫也不敢阻拦,还要积极出手搀扶。

“获知你这里忙碌情形,索性老朽自己寻了来,这些都是我的弟子亲随,全部来自翰林书院,也顺便来讨些宣纸一用!”俞太尉一语道明来之目的,显然有意将李之拉入他们行列中。

李之赶忙一一致礼,老爷子有心推荐自己参与翰林书院圣贤讲堂,借以与翰林系互有交往一事,临淮郡王已经和他谈过了,李之深知其中重要性。

大弟子訾仪訾汉典笑道:“圣贤讲堂更多涉及到儒家思想,只因皇宫内更对道家理念眷眷不忘,为避免两种观念直接产生剧烈碰撞,将儒家另辟圣贤讲堂单独设立,无疑是个最好办法!两种理念都有相当可取之处,听说李先生这里有已成系列《增广贤文》完成,早些来讨了去,今后先生就有足够借口忙你的事情,而不必日日点到!”

他这话可是为李之着想,虽说翰林院俞太尉占主流,但各方势力一样各有安插其中,即使随意置其一类似掌校理图籍册之类学士虚职,也有很多双眼睛盯着呢。

而李之早把自己撰有完整《增广贤文》一事讲述给临淮郡王,这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为古代儿童最重要启蒙书目,乃经过后世明、清两代文人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

其内容汇集为人处事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思想均有体现,为后世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儒释道各家经典集之大成读物。

将此类著作交由圣贤讲堂作为首个研究项目成果,不仅李之一人从此享有特权,整个圣贤讲堂成员也会有功绩奉献,可是个绝好大事件。

李之笑着解释:“《增广贤文》包含文章符号,全文共计4572个字符,单数有3871个,段落数有213段,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目前原本遗留在奉邬县,但我已熟记记于心,是不是念诵下来,当场笔记?”

“如此甚好,这样一个堪称庞大著作,足以令圣贤讲堂始建之初就开门见喜,对于今后资金申拨、功绩记存都有巨大影响,由我来首先提出如此建议者也是面上有光了!临薄,李先生背诵,你来录记!”俞太尉嘱咐道。

年仅三旬有余的风云风临薄,为俞太尉最小弟子,此时站起身来躬身领命。

清绮、瑜然忙把巨大书桌收拾起来,铺上宣纸,自有人上前研磨。

乘此时机,李之接言,“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这些内容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它倡导行善做好事,则是值得肯定的。这是我需要提前知会给诸位的,还请大人们思虑清楚!”

“能否进一步解读一下?”有翰林院老者含笑问及。

可以看得出来,俞太尉今日所引来之人,不仅对李之抱有极大善意,也同时怀有强烈好奇心,能够有商业上成就或医术不谈,单凭能获得此次诗文大会魁首,就已经令他们不敢小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