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解惑

唐朝生意人 素布可奈 2792 字 2024-05-17

“宗师境界之上的收心期大圆满境界,因真元凝结需求,就需要不断感知与凝练天地规则,有所感悟方可有一丝境界提升。达至真观中期,一缕完整规则才能真正感悟为己有,与自身气息融会相契。等到真观后期或大圆满,所感悟规则浓郁度,有了针对于天地规则中的自然绞杀防护能力,元神才敢挣脱金丹枷锢。天意意念本就存在规则之力,天罚也由规则所化,这等天意扼杀乃她意念天生,只会随着不忿感念的轻重不同,降罚响应惩责,你挺过去,修行继续,挺不过,灰飞烟灭,就是如此简单!”

“哪里简单了?可怕好不好?”

“可怕的不是天意,而是人心!区区肉身居然能借用天地规则,演化出内息运用,进而抵御天意感知,你说恐怖不恐怖?就像简事期时的体内金丹凝聚,既可维系修士体内周天运转与修持,又可遮挡天意探知,你说人类是不是更可怕?”

“既然天意无所不能,怎可被小小的人为之力所蒙蔽?”

“人的肉身是一个机器,在世间成为一个假人,释家称为色身。这个假人实际上也是一个法身,可以吃,可以喝,能拿东西,这也是神通,不过是相对来说。人修成法身,在这个世间就能做不同于其他人的事情,也就是这个世间的神通,这时的人称为真人。无论真人假人,能被天地容留,就存在着生存理由,也是天地规则的一部分,法身既为规则神通的一种,天意感知其上,探查的只是这具法身的善、恶、无记三性,我们道家并无第三方面诠释,只不过将之简而化之为善与恶而已。”

孙思邈在修为上虽不如李之,但于道法深研上另有精道。

闻知此处,禁不住发言:“正文所言契合道理,我原本还有考校之念,此时看来,你小子很是奇怪,往往对于修行基础理论缺乏清晰认知,为何对于道义深邃处所知甚祥?”

李之苦笑道:“我哪里知道因何如此?脑海里接收的那些知识点,就告诉了我这些,或许当初将其摄入之人,完全忽略掉了基础类概念。不过那些相对高深处,实际道理是相通的,只不过将具体修真七个层次,笼统称之为引气入体、炼气化神、炼神返虚、渡仙劫至大乘飞升,也就是说,对于飞升后的泰定、得道,敬信三期,并无实际留注!”

孙思邈一时间大奇,“是不是你所知信息,在当初得到气劲灌输之时,也是毫无所知?”

“是啊,这些获知并非一次性得到,而是随着修为提升,逐次显示出来,几乎每一个大境界突破,都会有崭新获得!”李之老老实实回答。

李之点头,“正是此意,或许你我能力目前探查只会无果,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这里的水意来处,应该源自于山涧极深地底,或是山腹几十上百丈深处,而且是某种矿藏沉积而成,这种脉矿蕴含灵性,品质如何并不能断定,未尝不会有自然灵性所衍化天然禁制存在,尽管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我们之前一样遇到过了。”

或许之前,他这番言论尚不值得孙思邈二人采信,但有了对于李之的更多认知之后,便是仅认识时间不长的继源,也是对任何稀奇事物出现,也不再感到多么难以置信了。

而且李之其人身上气运犹若上天赐予,再大机缘因他而出现,对二人而言,已不是什么意外之事。

继源乐道:“甘心留在李先生身旁,善应机缘原因,不低于对于先生恩赐的感激,在你身上发生任何事都不奇怪的。”

孙思邈大摇其头,“兀这老道如今也知道奉承别人了?性子转得倒是快。”

继源回以白眼,“想说谄媚,你就直说,但我可没有对李先生妄画蛇足,曲辞迎合,讲得尽是些切实感念。”

孙思邈也不着恼,“殷勤意味总有一些吧?你不要对我如此态度,莫要忘记你与他之间乃是师兄弟相称,我却是他的爷爷辈!”

李之哈哈大笑,“马爷,您老这是为言辞打击他豁出去了,这般言论也讲出来了?”

三人说笑着任意自偌大凤仪苑内转悠起来,还别说,这里的景致,虽不如华清宫人工粉饰后环境更加精致,但刻意保留下来的自然韵味依旧强过了东诸山,俨然幽邃峡谷中的天然之意,保护的很是完好。

皆因凤仪苑除了九栋建筑与通行甬道之外,再无其他人为改动,尤其在如此山巅,被眼下一穹跨空星夜色当头笼罩,身处在似与绚丽星空这般接近的天地之间,四周围又是深谷生云,峭石凌风,云浮风起,仿佛是与山在一同摇晃般地身临妙境感。

“你看,远处三面险崖绝壁,犹如斜插云空,险壮清凉溢入这片开阔明朗之地,凭栏俯视深涧,遥闻风势呼啸与远处瀑布轰鸣,有无立生胸中自有天地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