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贮茶之法

唐朝生意人 素布可奈 2785 字 2024-05-17

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文殊、普贤二菩萨,迦叶、阿难二弟子,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观音菩萨等塑像各有所属尊位。

就座之后,僧童端盛上来的就是泊来翠绿茶,一片片茶叶,在水中翩跹起舞,如同一个个灵魂在水中游走,倒也算是茶中奇景。

经由人点化,李之始知泊来翠绿茶的盏中碧波品鉴,异乎于其他名品茶,饮用其最好是透明琉璃高状杯,才能尽显沸水里,似松树针叶根根斗璇直立茶叶的奇妙之处。

因李之等人是贵客,不明其意,就换置异于传统礼数的纯正茶盏,会容易引起旁人猜疑,故而才有此解释。

孙思邈闻听后最是惊奇,招呼僧童另行取来高状透明琉璃盏,不一会儿,果见杯中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

过了好一阵子,方才慢慢下沉,此刻茶叶上已然乍起白绒毛,这时候看上去,茶叶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格外有种疏影迷离般地飘渺感。

于是他赞道:“果然是难得一见的奇妙景致,我饮过那么多品种,只有它的落雪般安谧和祥,最让我感到涤清柔美。”

李之也是点头,“柔美一说相当贴切,如心水清明,似孕育花蕊,心神沉浸其中,另有一种一泓心海浮沉后的终有寄托感。”

孙思邈回之以微笑,“此等鲜活茶意也是种卖点,再配上玄之又玄的夸张词汇,自有人会拿它当作奇珍茶类!”

“细细想来,果然如此!俗世间就有这样一等人,只认此类看似玄乎高妙之物,为此不惜耗费更多,较之寻常宝物更显兴趣!”

说话的是雨霖观大长老成昊焱,他的成家就是生意人,见惯了世间各类人等。

“不仅如此!”李之笑道,“其口感一样算是极好,色香俱浓怡人心神,另有苦尽甘来后的幽雅清香,只要不是将之与雀舌山茶的独有醇厚奇香作比较,也算是世间少有的佳品了。”

渡缘寺中人,立有心中大道李之为人奸诈者,之前还在一力贬低自家茶叶的不足之处,硬生生取走千斤巨量之后,此时道来却直抒它的品质高大,越是如此看重,他们心内越是感到不忿。

其实这是李之的故意为之,人就是这样,墙内开花墙外香,原来看似平淡无奇之物,墙内人视其为普通品种,就如已成茶园的泊来翠绿茶树,浸染香中不觉香,但幽香却飘到墙外,就给人美好感,令人遐思向往尚在其次,不舍之前付出才是最真实感受。

雨霖观内是有几十株芽波绿,因为雀舌山茶带来的极度兴奋,李之原本并未放在心里,闻听此言,不禁喜笑颜开:“这样也好,我明日就要离开这里,子石主持看看能给我带上多少?下一次再来恐是数月之后了。”

没有人认为子石道长的额外报酬多么离谱,李之的确给天柱山带来巨大变化,而且他一行三人可是实打实的大宗师,便是把这里所有茶树都抢走,旁人也是无力抵抗。

在绝对实力面前,无理也是有理,这就是修炼界的生存法则。

不等子石道长回复,永融忙抢着拍胸脯,“此事我带人去办,现下各家都有明前存货,我尽可能讨到超过二百斤。”

如今李之手中拥有乾坤袋,已不是多么神秘的事情,在场人也不会认为连带此间千斤泊来翠绿,他没有办法随身携带走。

待得永融领着人去忙碌,众人也随人引领去往泊来翠绿茶园。

如今的满山坡泊来翠绿树,已经是形成规模的成年茶园,整个看上去就像绿色的海洋,走进那扑鼻香味就飘至鼻端,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漫山茶树也犹如一排排列队的士兵,昂首挺胸占据着整个山坡,嫩绿吐舌的新芽儿,一片挨着一片,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浓淡相宜的绿色,浓浓密密地伸展着,让人忍不住均感心头畅快。

渡缘寺的茶叶库房也在园子里,乃陡坡间掘出的洞府一般,分别盛装的大小不等瓦坛贮存茶叶。

“不同于盛放雀舌山茶的锡盒,那东西太精贵,我们使用的这种瓦坛贮茶。”子石道长随手递过一只,“这些均是明前茶,把瓦坛洗净放在火上烘烤至干,然后把编好的竹叶片若干层叠于坛底,再将烘干的茶叶入坛,上盖竹叶片。最后用宣纸折叠六七层扎于坛口,再盖厚木板。”

李之很受启发,他目前所贮茶叶,虽说是更精致的瓷坛,但少了竹叶片的分别搁置,防暑湿的功能是有了,贮存时间就不见得更有效果了。

“不是说茶叶是一种干品,容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用些竹叶不是会造成茶叶陈化变质?”

尽管如此,他还是提出心中疑问,后世有真空包装,不存在这等问题。

孙思邈一旁插言,“新制需要在空气中自然的陈化,竹叶本身就具有吸湿功能,还防阴虚火旺,枯干后的竹叶更能将茶叶蕴养为凉心经,益元气的凉心健脾奇效,懂得如此贮茶之人,必是医道精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