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哈哈大笑。
下一刻,继源已将那根头发高垂于刀刃前,轻呼一口气,头发应声而断,引来伏辰大赞:“虽说样子古怪了些,也正如李先生所讲,足够锋利了!”
那是一把十字架模样金柄短剑,却采用的阿拉伯优异冶炼工艺,整体不过两扎长,宽宽剑身极厚实,上有明显弧度。
这是一种刺砍结合,通彻性极强的典型西方产物,算是短佩当中的微型重剑。
“继源师兄,你不打算留下?”李之此话一出,就引来伏辰别样眼神睨而视之。
继源笑着摇头,“再是锋利,也不如炼制物更高级,即使成为不了法器,也比这等俗物好上太多!再说了,这西方样式实在看不顺眼。”
李之回以笑意,“回去后,我就让承弼老道给你炼制一把,师兄是擅长用剑吧?”
继源取出他那柄长剑,“给承弼道长说,就按这种样式尺寸炼制,虽说这一把质地不咋地,却是使唤惯了,也有感情了!”
李之接在手中掂了掂,手指那只铁箱,“就用它即可,这材质同样非凡物,用它来打造,必不会输了我的骛龙斩!”
他似显摆一般,取出来自己的骛龙斩,宽厚刀身,及古怪造型立时吸引了伏辰的注意力。
伏辰一把抢过去,当空挥舞几下,嘴中啧啧不停。
“这把骛龙斩也是天外陨石打造,日后我会再将其回炉炼制。伏辰,你的短剑到时候也改造一下!”
伏辰却是极喜欢李之的骛龙斩,“不如李先生把这把刀送我得了!”
李之赶忙抢回来,继源乐道:“这小子的贪欲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因为旁人没他这么厚的脸皮!”
伏辰也不着恼,“脸皮厚,吃四方,再说我也只是在自家人面前显露本性!”
继源奇怪问道:“在外人面前怎么了?相互不熟识,强抢了更无心理负担!”
伏辰白了他一眼,“我虽然贪,但从不明抢。而且你当我傻啊,好不容易打造出江湖上那等奇侠风范,这样才有人出银子请你做事,一旦贪了,哪里还会有生意可做!”
李之正自大笑间,弥睿与贝正走了进来,看到桌上的奇怪铁箱,贝正研究了好一会儿,嘴里喃喃道:“好好地一只敦实铁箱,为何没有钥匙孔洞?”
继源一旁把它本来状态讲出来,弥睿惊讶道:“看似不像俗物,却用黏胶粘合,这西方人也是想法古怪!”
李之乐道:“或许他们认为,在如此穿孔或复接赘物会是一种亵渎吧?反正西方人思维我看不上,不过这箱子里仅有三件物,却分别从属与三个不同来处,这里面有蹊跷啊!”
弥睿哈哈大笑,“正文兄弟,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此乃海盗最鲜明的存物特性!广州地界,时不常可见来自于走私过来的稀罕物,很多据说得自海盗的藏宝箱,均是此类存放性质,天南海北,杂七杂八,一股脑都在一个箱子里出现!”
李之想想也是,“这些东西本就是他们抢来的,哪一地域的船只都有,也无怪乎这般不伦不类!”
最古老梵文,一直与各种古天竺的俗语共存并演化,而从口语变成书面语,是已经世俗化后的几经变异体,早失去了雅利安梵文原形。
如今唯有创立佛教初时,有具体文字因便于传教才出现的,因而目前仅有那个年代佛经中有相关字样,也就能够解释得清了。
但这些与李之等人关系不大,尤其是李之这位后世来人,既然那卷羊皮卷,是以地图形式存在的,对于拥有世界上大部分地理概念的他来讲,仅根据地图绘制,猜测出大概位置,还是能够做到的。
当然了,仅有大概地理位置是远远不够的,他不在意的原因,更源自自己根本不会认为西方或是西域人,拥有更高级修炼法门。
而其他宝藏对于他来讲可有可无,他只在意修炼相关传承亦或资源,因而对待此类宝藏,也只是略感兴趣而已。
示意孙思邈收起那份羊皮卷,李之才拿起那只看似普普通通的小铜壶,神色里带着些兴奋:“这东西是我们东土大唐之物,一种不知其品阶的铜壶法宝!”
此言一出,不仅是继源、伏辰二人大惊失色,便是见识过真正法宝的孙思邈,也同样面显惊诧:
“你说这是法宝?不能因为它被藏在不知材质的铁箱内,就断定其法宝性质,因为其上感觉不出一丝炼制气息,更无片缕道家、佛教法术纹理!”
李之嘿嘿一乐,“马爷可见过儒家法宝?”
众人又是大惊,他们均知道、佛、儒三教均可修炼,其中儒与道修炼方式有些类似,都是克制自己私欲,讲求尊崇天道天理。
但他们不信神鬼之说,修真更谈不上,因此并无实际修行功法,个人修行仅靠一个悟字。
儒家修行境界也只有两层,低级谓之成贤,高级叫做成圣。
在道、佛二教看来,儒家是很自私的,对儒家的认识理解就是只渡己,而不像道教是先渡己后渡人,佛教是讲究先渡人后渡己。
他们悟的方式同样是吸收日月精华,打坐,陶冶情操,进而感悟天道,而不似道教那般讲究自然之道,待得体内气息达到中正平合,才开始感悟天地。
这种中正平合就是修为,因而讲,儒家修行尽管有些与道教类似,但远无道家穷宇宙天地人之道,探寻真理的学问那样的深远意义。
修炼才会有修为,一如道教崇信贵生恶死,因而不但有修心之法,还特别强调炼身法术,强调心身并炼。
儒家所提倡的修炼方式就是意志力专修,将正常的生活、道德修养和练功融合为一体,练功的目的,是更积极地入世和更好地治国,不像佛家和道家那样为了出世,这是儒家功最突出的特点。
儒家功如果按照佛家的看法,还没有脱离“我执”的束缚,但儒家认为,练功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入世,所以这种功法本身,就是对于绝对自由的一种约束。
所以,儒家功和道家功、佛家功相比,非常简单,主要是以守静的心斋、坐忘为唯一方式。
因为儒家所奉行的仁义礼知信,均为虚而无质的思想境界,并没有道、佛两教修行出来的气感与能量那般真实性体现,这也是儒家多被当权者竭力举荐,并清醒以此作为行为、思想规范的主要原因。
但不能说儒家就不会有法宝,只是因为修成者微乎其微,更没有相关炼制法术就是了。
儒家功其实就是悟道,感养浩然之气,虽说艰难之极,但一旦修成,浩然之气就是一种至大至刚的宇宙元气,那可是可凌驾于天道之上的大道之气,其修得大乘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尽管儒家功的目的,并不是追求多高多深的功法和境界,而是静心养性,培养意志力和忍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