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再收徒

唐朝生意人 素布可奈 3427 字 2024-05-17

他并不在意马景铄二人属于那一派系,做出如此表态,目的并非单纯因为大唐发展,而是借此来营造他光辉灿烂的高大形象。

也正如他想象那般,自己的忧国忧民姿态,在几人如今状态下,极易得到认同。

因此,几人间接下来的交流,更多处于理智的各种分析。

如此一谈就是半个下午过去了,等李之三人回到同通云洞,已是天色将要擦黑。

他很欣慰的看到卫珍留了下来,伴随在他身边的,还有她的父亲卫欣。

因为首批进入者的修炼效果明显,外间很多人都离开了,洞内修炼者也换上了第二批人。

卫欣没有离开,就是在等李之到来后,表达一下全家人的谢意。

不出意料,在清绮提出来很喜欢卫珍,而且有修行体质的认可,打算留下她单独培养后,卫欣激动非常。

见到李之到来,第一时间就赶上前去感谢。

李之笑道:“我打算收你家姑娘为第三位徒弟,不知你家里状况如何?”

“珍儿还有一个哥哥,再就是我们老两口!”卫欣恭谨地回答。

“还老两口,你才不过四十岁吧?若是肯离开之前修行之地,不妨下一次返回时一同带了来,就陪在珍儿身边吧!”

李之所言令卫欣又是一番心神激奋,这就意味着自己全家人都能跟随在李之身边,这可是鲤鱼跳龙门一般地发达了。

“不过珍儿的哥哥并非修炼之体,他的体质不适合,另外他们的母亲也不是修炼者!”

既然打算接受李之的邀请,他自然要实话实说。

李之笑道:“这些不是问题,我的正清文绮堂内也大多是普通人,她们母子来到后去店里帮忙就好,珍儿哥哥的将来婚事也交给我!”

卫欣有好一会儿居然没说出话来,两眼噙着泪,显然李之的大度,楚动了他心底的某些事情。

等送走此人离开后,清绮才解释道:

“卫欣自小就是孤儿,为一荒僻道观的老道一手拉扯大,并在他十几岁时,因为保护他,老道就此成了残疾,前几年给老人送了终,这一辈子都是艰苦过来的!”

“能在如此窘境下,自我修行到大师境,卫欣的内心坚持是个巨大助力,将他们一家人接到城里来,也算是苦尽甘来。”李之道。

“珍儿,快给你师父磕头!”清绮点点头,回身招过来那个小丫头。

有李之这般解释,方令马景铄放心不少。

一年时间本来就在他的预测之内,这样一来,自己的意愿就能够满足了。

而王修明更关心商用船与货船的建造,目前有鄂州城的两只眼见得成,他内心可比马景铄踏实多了。

此人更看重其他船场的同时参与,但这个问题,却是李之之前提出采用最稳妥方式的关键。

他的目的就是要其他船场,不能尽快掌握新型远洋船舶的技术工艺。

原因很简单,李之还要依靠此个优势,来换取正清文绮堂船只订单的优惠,若是让朝廷主导了技术工艺的资格派发,别的船场就能绕开他这个实际发明者了。

于是,对待王修明的问题,李之的态度明显而坚决:“我希望客货官船的建造资格严加控制,不然正清文绮堂的原有订单岂不要无限期延后了?”

王修明可不知他心内想法,“李先生,我认为扬州作为我们大唐东南最繁华的城市,造船和航海更是所有沿海城市中的佼佼者,而且扬州船场是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我认为可以提前在那里找几家。”

“可是正清文绮堂的订单,我正要前往扬州和宣州,你把朝廷订单交给他们,我的订单怎么办?”

“李先生,我们可以”

王修明的话说到一半,就被马景铄及时打断了,还不忘了给其频递眼神:

“先进工艺出自先生之手,理应由先生来作取舍,况且鄂州城两只远洋船尚未成型,距离下水试航还有段时间,我认为倒是可以拖延一下!”

他可是看明白了其中道道,在未与兵部李尚书交涉成功之前,显然李之会牢牢把住此类相关工艺。

王修明也是在官场混迹多年的老油条,被提醒后,马上意识到了里面的机巧。

尽管心中不愿,但李之可视为得罪不起的大人物,只能顺应马景铄的话来向李之表达心意:

“是我有些着急了,两只远洋船尚未真正验证如水效果,的确是需要进一步考审。”

李之呵呵乐道:“扬州滨江临海,水运发达,自古就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自开凿大运河以来,那里一跃成为全国的漕运、盐运中心,更是海上丝绸之路一个对外开放的国际港口,我会向朝廷提出你的这个建议!”

别人给面子,自己也会李报桃疆,建议一旦成立,王修明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显而易见。

王修明心内立时爽快了很多,李之进一步提升他的信心:

“将来我会打造载重数万石的更巨大海船,舵长会达三百多丈,船上能开圃种花种菜,仅水手就达上千人之多,力求成为天下第一神舟!到时候,还需要王郎中给联系一下最优秀的船场。”

闻听此言,王修明立时激动得有些两眼冒红光。

天下第一神舟,可是注定要名留史册的光辉业绩,纵是他并非实际设计者,但作为主管一方,同样会有姓氏标注,这等功绩已经超越了功利意义,那可是名垂千古的重大贡献。

马景铄一旁看着也是心热,有心问道:“李先生,对于先进战船,可否透露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