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实话,仅是四季分明,就极符合真主所描述的信仰彼岸场景,穆斯林相信世界最终会崩溃,因为恶的积累,不会随着善的累计而减少,而善的最终会在一个四季分明地方,等待世界的重新回归!”
这番话实际上已在隐晦的表明了态度,终归他目前的身份,不能让他很直白表达抛弃故土的思想,尽管迁来东土并不意味着抛弃故乡。
有了他这些话,李之也知不再需要进一步促成了,没有人甘愿一生生活在贫瘠与荒沙围列当中。
既然另有一富饶之地,仍能继续他们的信仰终生,远离故土并非违背本心,因为他们本就是游牧民族出身,心理适应能力都很强大。
此时已有头几道菜品端上了桌,李之取出来的白酒、红酒也早摆在了桌面上。
有伏辰存在,西域人与巴斯蒂昂,就被他的妙语生花给说动了,均是一开始就放弃了果酒,倒上了高度西凤酒。
理由当然是高度白酒杀菌力极强,适合海鲜一类的菜系配置。
海鲜就吃个鲜美口感,不宜过久烹制,改用高度白酒,能保证不拉肚子,这个道理还是很有信服力的。
包括莘景山三人,此刻也融入了进来,修炼者本就爽直,这一点与西域人很相似,于是很快就让西域客人们在酒香、菜香里适应过来,愉悦而兴奋。
这家望海酒楼以经营海鲜为主,对海鲜系列菜肴的制作、加工工艺有着独到之处。
不仅对调味、配料选用讲究,更力求色、味、美惧佳,又是现场活物自行挑选,眼看着宰杀,货真价实也同时保证了。
因而不多久,就引起近乎所有人的大朵快颐。
因暗中得到了阿菲法的指点,海达很识趣地抢到一只偌大龙虾,交到父亲曼苏尔身前。
目前的他,可以说性情大为改观,又有了心里对未来新的打算,一时间心情大好,也舍了平日里的严肃表情,抱着龙虾就是一通狂啃。
连一向不苟言笑的曼苏尔尚且如此表现,旁人的形象更不用多提,在如此美食面前还自持身份,那不叫懂礼数,而是故作姿态了。
终归此时环境并非外交或其他正规场合,不过是家人、好友们的聚餐而已,身份一说理应无限被淡化了。
古代唐朝吃海味一般是吃鲍参翅肚,西方一样存在有这类东西,但绝没有东方美食这般讲究个色香味俱全。
阿拉伯海边城市当然也有这等昂贵食物,但大都是整体蒸熟后,抹上特制调料而已,甚至会浇上浓糖水与蜂蜜。
哪里会像大唐这般,仅仅调料、香料就有几十种,西域人们这一次东土一游,最深刻感知就是知道了,原来在甜腻口味之外,还存在着许多更能让食欲大开的其他味道。
因而,晚宴一开始,很少有人开口讲话,均在投入的品味佳肴美味。
几个小家伙更是吃得满头满脸都是油渍,比如其其格那个半大丫头,照理说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最是矜持,此时也捧着一个锅盖大的螃蟹壳子,把头钻进去,舔着上面沾留的蟹黄。
小伊本一直靠在李之的怀里,等着他与瓦费格的喂食,嘴里哼着两种语言掺杂的童谣,两只小腿有节奏的掂来挑去。
清绮则在一门心思的给瑜然剥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目前的瑜然身孕已有近六个月,肚子大到已经妨碍弯腰了。
望海楼,看店名就知道这是一家专吃海鲜的酒楼。
传统的唐代装修风格,中国红为主色调,看着就喜庆,环境布置优雅大方。
这里距离海面很近,甚至二层、三层的探出部分,就处于沙滩深处,下面就是湛蓝海水。
除了海鲜外,还提供闽、沪、川等地的特色菜肴,品种齐全,口味多样,能调众口。
至于西域客人们,根据《古兰经》文明确指出,海里的动物和食物都是合法的,不论是居家守屋者也好,还是出门旅行者也罢,都可以享用。
之所以《古兰经》才是最具权威的诠释者,因为它是穆斯林唯一的伟大真主授权所著。
而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圣人,是这一崇高而神圣的教律和法程的真正唯一权威诠释者。
海产动物的种类非常繁多,经训准许吃的食物,根据自己的习性不愿意吃是完全可以的,如果随意断定为非法的,不可吃的,则是不允许的。
因为断定非法为合法固然是罪恶,那么断定合法的为非法依然是罪恶。
于是后世信徒为了严格区别非法与合法之别,几乎将穆圣所做诠释里的标点符号,都要掰开来、揉碎了细细琢磨,最后总结出来:自死的动物不能吃,血液不能吃,非合法宰杀的动物不能吃。
显然望海楼现逮现杀的方式,就完全符合穆斯林交易了,很明显,都督府、刺史府真的上了心,这处酒楼显然就是早已多方确认好的。
因为环境的优秀,气氛的和谐,所有人的情绪也均恰到好处。
刚刚将需要宰杀的海鲜确定下来,几十口子女眷们,连带着其他男性西域人也都来到,包下来的整层三楼,一下就热闹起来。
伊本见到李之比他外公还要热切,但在李之指示下,还是首先去往瓦费格身边片刻,马上又扑到李之怀里,显摆他怀里与两手抱着的大小玩具。
清绮则是引着夫人们一一与巴斯蒂昂、莘景山等人见了礼。
这些人也懂得民间礼数,各有见面礼呈上。
均找到自己座位后,庞啼便跑上来给李之说些今日见闻,讲到可笑之处,特使夫人等女眷们也加入进来,再行添油加醋一番,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听闻李之说起,特使答应一行人待到春节后再启程,女眷们轰然一阵叫好声。
李之看到正微微笑着的曼苏尔,便叫上阿菲法,走上前去探问其心情,曼苏尔只是感慨:
“在我们那里,即使没有外人的家内,女人们也绝少这般纵情欢笑的,还是大唐的社会环境更人性化一些,至少女人们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着!”
李之特意找到他的原因,是因为曼苏尔的小女儿也在特使团当中,名曰海达,早在刚来到时,就向阿菲法提出留在大唐陪着她。
此女今年才十二岁,却生来与阿菲法结缘,两人感情极好。
再因见识到大唐的富饶后,在家中地位很低的小姑娘,就生出了留在此地的念想。
只是那时他父亲曼苏尔的脾性,并未便显出变化来,按照他之前根深蒂固的老派思想,是不可能答应女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