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屠苏酒

唐朝生意人 素布可奈 1707 字 2024-05-17

一匹布相当于二百文,在丰收年景也可置换不到两石的粮食,因而在当时这种送礼方式还是很盛行的。

也并非什么材质都可以,送礼的这等布质叫做絁,民间俗称粗绸,是一种自蚕茧缫制得到白丝,或以蚕丝织成的织物,“褐裘复絁被,坐卧有余温”便是特指此物。

因还可以用来做衣服,故而在大唐这个年代,还是相当令人接受的。

李之这几天就收到近千匹,他打算全部销往海外,在杭州市就曾大批采购。

当然一些官职高的人,就直接使用银两了,黄金也有,带数量极少,李之又不是直管政务,没有人会把身家与前途寄托在他身上。

行贿固然可耻,但李之却没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将自己归于道貌岸然那一类,却绝不会收毫厘市舶使的礼物。

包括远道而来的两位刺史,一路车马劳顿,辛辛苦苦拉来之物,他可不忍心令其为难。

而且两人也知道李之不稀罕这些,索性决定留下来陪同一起过年,也好伺机多与李之有些深入交流。

等到午后迎来送往的事情就少多了,在天黑之前,弥睿与几位当地官员,也携家属赶到。

于李之而言,今日里是忙碌的一天,但对于客人们来说,却是充满了乐趣。

不说别的,女眷们就对包饺子产生了巨大性质,虽说广州地界并不时兴吃饺子,但一来李之一行人大都是北方人,再则客人们也均对饺子情有独钟。

况且这种被面团包起来的食物,自己动手更加放心不说,还能选择喜欢的口味。

这些女子对于将时新海鲜当做饺子馅,产生了极大兴趣,往往包上几个,就会放到锅里煮熟品尝,美名其曰,要为大唐的饺子,留下富有创新能力的西域人的聪明智慧。

很可惜,试过了几十种馅料调制后,虾仁就成为唯一的海鲜水饺。

冬菇马蹄牛肉饺、羊肉饺重新成为主流,至多再包上些素馅,但流水线般作业,也使得她们兴奋头大减。

实际上客栈后厨那里另有准备,让她们在厅堂参与进来,也就图个客人们高兴而已。

这些滞留在工作岗位上的厨子们,李之另给了几倍的工钱,他们还是很卖力的。

罗浮山一行人是在弥睿等人来到后不久出现的,自然带来很多礼物,三十几个人,礼品就占了五辆马车。

主要还是山货居多,再就是两车的屠苏酒,即使在白酒出现之后,南北大唐民俗,过年少不了它与椒花酒。

在当时,春节是大唐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无论离家多么遥远,天各一方的游子都要与家人团聚,共同辞旧迎新。

除了吃年夜饭、放爆竿外,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全家喝屠苏酒、椒花酒,以防瘟疫,同祝吉祥、康宁、长寿。

相传,屠苏酒是汉代的名医华佗创制的,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据说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

因为孙思邈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