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那老东西咋不也丢了呢!
张二勇把带来的东西都送到了西厢房,沈若兰收拾这些东西的时候,不觉想到了她那个“未来婆婆”了,要是‘未来婆婆’知道他们爷俩又买这么多东西送她家了,不定咋心疼呢,说不定又得杀上门来跟她pk一场!
想到这儿,沈若兰脸皮抽了两下,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了……
正屋里,沈德俭亲自给张兴旺倒了茶,端到了他跟前儿,“张大哥,这段儿时间买卖咋样啊?”
张兴旺接过茶杯,‘咕咚咕咚’的灌了两口,一抹嘴儿,叹道:“开始的时候是挺好的,一个多月就净赚了六十多两银子,可最近这几天有不少地方不要我家的货了,后来我留意一打听,原来是有人也研制出这带味道的花生米了,虽然味道不如我们家的纯正,但是人家卖的便宜,多少把我们的生意给抢去了些,不过还行,还有不少人家还是认我们家的货的。”
沈德俭安慰说:“就是都让他们抢去了也没事儿,没生意了,你就带大勇二勇过来跟我们一起做水晶冻好了,反正我这边做多少人家就收多少,你们一起过来做,也一样挣钱的。”
“哎呦,那怎么使得?哪不是把你们的手艺给学去了吗?”张兴旺把茶杯放在了炕桌上,连连摆手。
沈德俭不以为意的说:“没事儿,咱们谁跟谁啊?往后我闺女还得叫你一声爹,你儿子还得叫我一声爹呢,咱们不是一家人吗?何必分那么清呢?”
“再说,我这条命还是你跟二勇救的呢,要不叫你们,我坟头草儿都不知道长多高了,我媳妇就成可怜的小寡妇,我儿女也都成没爹的娃儿了……”
张兴旺被他说得哈哈大笑起来,拍拍他的肩膀,说:“成,就冲老二你这几句话,大哥那边儿要是真不行了,肯定过来找你!”
两人就这样说定了。
晚饭时,沈德俭提出要请他们爷几个去‘百味人家’吃饭,张兴旺也说知道‘百味人家,’一听说要去哪里吃饭,吓得连连拒绝:“老二,咱都不是外人儿,可千万别整那虚的,那地方一顿饭得多少钱啊?咱们辛辛苦苦的干多少天才能够在那儿吃一顿饭的?不划算嘛,我把肉和鱼都买了,咱们还是在家做着吃吧,又实惠又干净的!”
然而沈德俭却难得的固执起来,非要去百味人家,张兴旺怎么劝都不行,最后,张兴旺盛情难却,只好勉强答应了。
于是,一大队人马,再沈德俭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杀到了‘百味人家’。
------题外话------
谢谢【玲儿与志】投了2张月票
从‘天下知之’出来后,沈若兰的身上又少了二十两银子,不过想到马上就能开印刷厂了,她的心里还是挺期待的。
至于刻好字后,印什么书她还没想好,照目前来看,像《弟子规》、《百家姓》之类的书是卖的最多的,但是这类书太普及,早就有模版了,人家现成的模版,反复印刷就可以,卖的价也不高,所以印这样的书并不赚钱。
至于那些书生们趋之若有的话本子,倒是可以印几本试试,只是这个时代的话本虽然多,也很流行,但是在她这个看过无数网络小说、外加追剧狂人看来,这个时代的话本不过是处于章回小说的萌芽阶段。
故事简短单一,不是富家女爱上穷书生,就是相爱的年轻男女私奔,再夫荣妻贵荣归故里的故事,都是一些不得志的穷书生臆想出来的故事,不够吸引人。
若是她能弄出个精彩的故事来,再大规模的印刷发行,肯定能大赚特赚!
想到这里,她又忍不住盘算起来,用什么故事呢?
《三国》?《红楼》?《西游》?《水浒》?
反正不管那个,都能一炮而红,财源滚滚……
回到家后,竹儿跑出来给开门,看到竹儿,沈若兰才呼啦一下想起来,她光顾着想开印刷厂的事儿,把竹儿的书都给忘了!
“对不住啊竹儿,姐姐今天没给你买书,姐姐明天再去买给你好不好?”
竹儿很乖巧,“姐姐,没事儿,我不着忙,什么时候买都是一样的。”
沈若兰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进了屋,爹娘都起来了,两人正坐在炕桌儿前,低声的说话呢。
沈若兰进去跟他们打了声招呼,就赶着进厨房去做饭了。
午饭吃的晚,大约是现代的两三点钟才吃,又吃得那么油腻,晚上肯定都吃不才太好的了,她就用中午剩的鸭子汤做了点儿希希的珍珠汤,放了点儿绿叶青菜在里面,大家简单的吃了几口,对付着晚上睡觉时肚子不饿就成了。
吃饭时,沈若兰说起明天张二勇跟他爹过来拜访,沈德俭一听老张家爷俩要来,很高兴,当即的表示,明天要带着全家请他们去‘百味人家’大酒楼吃一顿。
百味人家是吉州最好的酒楼,那里的酒菜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很想让他媳妇和他的亲朋好友都能跟着享受一下,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没有分享,再大的快乐也是无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