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再想去看前线战况,底下忽然飞起好几只妖怪,往这里而来。
两头鹤妖被发现了。
无论是熙、燕、魏哪一方,她都不想招惹,于是扯上陈大昌躲入云端,找了个契机甩掉跟踪而来的飞哨。
他们盘旋了好几圈,半径越来越大,冯妙君也顺便搜寻了方圆数十里。
嗯,没有发现魏军的影子,但她倒是在颖公城东北部二十五里的城镇附近找到了人类大军留下的驻扎痕迹。那镇子现在仍归熙国所有,因此不可能是燕人留下的。随后她就在这里发现了魏军丢弃的部分残破军甲。
雪地上还残留着地桩及埋锅造饭的遗痕,但覆着积雪,看起来魏军已经离开多日。
魏军撤走了?冯妙君大感意外,可是想一想,这又在情理之中。
她可以理解魏军的做法。在长达大半年的鏖战中,熙国绝大部分领土已被侵占,现在人家还兵临城下,魏国当然知道熙国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他们的战略意图已经达到,再长留于此也没有意义,干脆提前撤离止损。
冯妙君抬头望天。
瘟疫和严寒,这大概也是促使魏人撤退的重要原因?
连援军都已经撤离,熙人现在只能孤军奋战了,这对士气会是个致命打击。
两人在颖公城后方二十里的山峰上降落,而后徒步往这座大城的方向走去。
其实,她本想以女王身份公开约见玉还真的,这样最省事。并且这份邀请早就通过驻熙的使者向上传达。
可是熙都迁到颖公城之后,王廷系统基本崩溃,不能正常运行。
并不能说,这两样东西完全就是一模一样。冯妙君对鳌鱼印记的形状了然于胸,当然明白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图案。
然而一法通,万法通,她分明能辨析到这两个图案之间的高度相似。就好像同一个设计师手里创作出来的同系列产品,总是有鲜明独到的个性特色,能让人一眼看出它们同类却不同样。
也就是说,她气海当中的鳌鱼印记,与玉还真这枚链坠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一瞬间,冯妙君屏住了呼吸。
鳌鱼印记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大难题,无时不刻都伴随着她。随着她修为与阅历的日益精进,她对于灵力共享已经不太担忧。困扰她的,除了自己与云崕性命相关,还有一样深深的疑虑:
印记是鳌鱼种下的,它的确也早就死了,可冯妙君总觉得此事幕后还有推手。云崕看起来也不知情,所以那人是谁,想对她,不对,是对他们做什么?
可是她看过的所有秘史都没做过相关记载,连天魔秘卷也不曾有半点论述。她都有些儿绝望了,没想到这会儿忽又是柳暗花明。
她强压下心头悸动,继续看了下去。燕国人才济济,能把许多陈年旧事都挖出来拼接。这上面就考证,玉还真的祖上其实并不姓玉,而是姓杨,其渊源流长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据说杨家人和神明都打过交道,甚至受其青睐,习得许多道术。
那时的妖族异常强大,而杨家与妖族一向保持良好关系。
后头天地剧变,这家人有幸逃过大劫。神明虽然消失,他们家却是人才辈出,直至经历了浩黎帝国建立、天魔乱世又被封印等一系列大事件,才最终没落下去。
又过许多年,杨家女嫁与浩黎帝国大将为妻,这位就是被尊为战神的重渊将军。可惜重渊将军后来指战不力,被国君明升实贬。他也是心高气傲,一怒之下挂印自去,携妻隐去了江湖。
燕人考证,玉还真或为重渊与杨氏后人,即便不是,也有密切关联,其证据有二。首先,杨家与妖族关系匪浅,玉还真亦同;其次,燕国藏史中也记载过杨家代代相传的宝物,其形制与她的手链吻合,燕人推断,这不仅是杨氏的传家宝,或许也是威力强大的法器。
冯妙君看得心潮澎湃。
“与妖族有千丝万缕关联”、“经历天魔乱世时代”,这几句话撩拨得她来回踱步十几圈,才对陈大昌道:“我们该走了。”
陈大昌见她眼里冒光,心中忽然有了不祥的预感:“去、去哪?”回新夏用不着这样开心,女王大人也太恣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