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鲲的轿子就在后面,而郭鹏则扶着滑杆的边,在边上跟着走,胡伦的话也就一字不差的落进了他们的耳中。
两人不约而同的对视了一眼,现在他们都觉得已经用不着多说什么,就知道对方的想法。蔡关这些日子在舱里,除了看书就是睡觉。他连甲板都不出,理由是,这是水师的船,但此时被辛鲲征用,就是官船,他就是一搭船的,就不要影响官船的运作。
辛鲲一路上不管是绘海图,还是在停船补给时,接到坻报之类的,他都不会多说一个字。美其名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也是蔡家人的共性,蔡关带着学子们来,他也会让辛铁匠按照辛瑶的吩咐去做,但是,让他们再多做一些,其实也真不是他们的性格。蔡关这样已经都不太像是蔡家人了,这不能给蔡家添光彩的事,甚至也许带来麻烦的事,他们才不会做呢。
蔡关都算异类了,蔡二叔能真的跟胡伦说的,那么一心为民?听着就不像是真的。
辛鲲看了老魏一眼,老魏退了一步,在没人关注时,对后面的侍卫低声说了几句,又回到了之前他站的位置,就好像刚刚他都没离开过一样。
堤坝外,已经停满了绿尼大轿,还有些马匹,那是给武官们用的。胡伦还是准备得很充分,给新进的进士们准备了马车,这样四人一辆,倒也不很拥挤。
乱了一下,终于大家各自归位,蔡关有自己的大轿,但是他还是和进士们一齐坐车走的。辛鲲的滑杆就走在最前面,看着实在有点滑稽。
郭鹏当然有马,不过他还是守在辛鲲的身侧,两人都没说话,现在他们心里都有些沉甸甸的。在船上,辛鲲担心的是,蔡关虽说会帮自己,但蔡权会帮自己吗?自己要不要付代价。辛瑶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会跟来,若蔡家指不上,那么只能指望民间了。
结果一进江南,蔡家在江南的一号人物就倒下了,胡伦说得热闹,谁知道他的心里怎么想。
辛鲲他们在杭州下船时,就已经看到码头已经被垒高近一米,两岸满是民夫和绿营的官兵都在堤上,看那肤色也知道,他们在堤上已经不是一两天了。
而码头上已经站满了两江的官员,辛鲲虽说是穿着官服,不过,她是被抬头下的船,她原本不肯,不过这个是郭鹏的坚持,她也就算了。
老魏则替辛鲲拿着圣旨,这回他们出京,辛鲲是正使,郭鹏就弄了一个副使,于是老魏他们才能跟着一块出京,不然就算无旨出京也够郭鹏喝一壶的。
当然,显然胡伦没想到辛鲲的身后不是蔡关,而是郭鹏,差点跪下。
“小王爷,您……”
“圣旨,自己看,辛大人累了,行馆可安排妥当。”郭鹏穿着一身盔甲,主要是,他是有官服,但是那个四爪龙袍,穿出来有点搞笑。所以要么就是一身便装,头戴一个金冠束发。后来被辛鲲叫过一次金冠傻子之后,他就再也没戴过。
此次出京,少帝其实不想让他出来的,不过怕他闹腾。可让他当正使,辛鲲一定不在意,反正谁正谁副的,也是辛鲲当家。少帝出于对皇室的荣誉的考量,决定让他为正。但郭鹏不干了,说这辛鲲多么没面子,少帝都要跳脚了。最终,也没争过他,于是这么个四不像的圣旨就出炉了。少帝都不想看太监用印,实在太丢脸。
郭鹏也不在意,坐老魏手里抓过圣旨塞胡伦手里,就问他觉得的正事。
“小王爷!”辛鲲制止了,轻敲了一下滑杆,阿大、阿二把她放下来。她对着胡伦一礼,人家二品,自己七品,差得远呢。就算自己钦差也不成,“胡大人,下官还是先去总督衙门,请相关各部一块。”
“鲲弟!”郭鹏下船都觉得有点头重脚轻,辛鲲这小身板一定会更加难受,而且一路的急行,辛鲲都是跟大家一块吃船上供应的食物,没有牛奶,没有补品,郭鹏都觉得辛鲲完全不用这么虐待自己的,结果一下船,他竟然要去衙门。
“别坏了规矩。”辛鲲还是那句话,这里是码头,没有说钦差大人一来就去行馆休息,回头就该有人来说自己不顾灾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