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铭接着说:“在我老家那边有这样一句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说的就是一个品行不正的人没有智慧,他的危害很有限,但一个品行不正的人还有了智慧,那么就很有可能会是全社会的毒瘤,而金融班又是未来国家金融的基石,所以我才会把树立同学们正确的三观放在位。”
杨定国还是摇头:“我指的也不是这个,树立同学们正确的三观,你能意识到这一点的确很难得,但你不做,我也会指示其他人去做的,毕竟你也明白这个金融班对我们这个国家意味着什么。”
这一下周铭傻眼了,怎么不是说那个香蕉人的事,也不是说树立金融班同学们三观的事情吗?
不过想想也是,杨定国和杜中原是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可是国家领导人,这个国家的主宰者,十亿人民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们来处理,而自己说的那些事情重要,但也没到他们知道就马上要找自己来的地步,相比之下,苏联的解体北俄的经济危机,还有本身改革开放就存在的太多问题,甚至是南海那边的边界问题,都非常重要。
要是连这点小事都要他们亲自来过问,还是亲自过问自己,那放到整个国家就得忙死他们了。
想到这里周铭又迷惑了:“杨老,我虽然已经入了党,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能做的事情很有限,而且还是一个资本家,组织上要安排任务的话,可一定要多考虑考虑,毕竟咱国内其他的有能力也想报效祖国的赤子也不少。”
听到这里杜中原忍不住了对周铭说:“你这小家伙,杨老叫你来可不是要给你派什么任务,他主要是关心你呀!”
“我?”
这话让周铭眼睛一下瞪的老大,完全想不到会是这个原因。
周铭倒是不妄自菲薄,手握一千亿美金的自己的确有让杨定国这样的国家领袖重视的资本,可关键是周铭不认为自己目前有啥需要关心的呀。
嚣张一时的是败在了自己手上,原本还担心能不能得到同学们真心实意支持,现在经过这个事情以后同学们都很崇拜自己,那股狂热劲让人惊讶,也难怪后世会有那么多为了某个明星和家里反目的年轻人了,不过想想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不也冲动和狂热吗?一如那句谁能年少不轻狂的歌词一样。
自己在后来帮他们树立三观的时候得到了他们的热烈响应,甚至在最后自己接到电话要来中央的时候,这些学生还自的为自己送行,护送车子离开。
所以这些事情都是非常顺利的呀,杨老还关心什么呢?
面对周铭的疑惑,杨定国自己揭开了谜底,他对周铭说:“因为国家的贫穷和落后,让你在北俄受苦了。”
(鞠躬感谢“sjk占”的月票支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真没想到周铭这个年轻人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着实让人感到惊讶。△”
在中南海的随安室内,两位最高领导人杨定国和杜中原正在这里喝茶,他们刚接到人大那边关于周铭在经济讲堂里的事情,当然人大是没有直接向他们汇报工作权力的,因此这个消息是先汇报到中办,再由中办的秘书记录下来转到他们这边来的。
这个过程一般情况是需要好几天时间的,但中办的人谁不知道周铭是杨老和杜主席安排进去的,而且那个金融班也是承载着国家的未来金融展希望,因此那边的消息没人敢耽搁,并且在经济讲堂里生的事情他们判断也的确不是什么小事,中办的秘书就第一时间转过来了。
尽管是转达,但鉴于这个事情的重要性,因此事情的前后经过还是描述的较为详细,不管是之前在经济讲堂的挑衅,还是后来周铭去打败他的事情,都向两位领导人汇报了的;至于着重的部分还是周铭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及最后周铭给所有学生们培养爱国热情的事。
听完这些话杨定国当即忍不住的为周铭叫了一声好,而杜中原则对已经汇报完了的秘书挥挥手,秘书很识趣的离开。
“杨老所言极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总理他老人家很早以前说过的,在全国人民的心中都是非常著名的,要说周铭他能说出这句话也并不稀奇,不过他后面还能借此机会对人大和金融班的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的培养,倒是很出乎意料。”
“出乎意料之外吗?我倒并不这么认为,”杨定国说,“中原同志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之前在讨论金融班问题时候,周铭的第一主张是什么?”
“先树立同学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杜中原脱口回答道。
杨定国点了点头:“就是这样,我记得周铭还在讨论的时候说过,教育的要目的就是树人,一个三观不正的人,无论他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最终都是对国家有害的。”
“这个小子,这么年轻就能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可不简单。”杜中原夸了周铭一句。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年代,大浪淘沙,每一个人都在不择手段的赚钱,在创事业,为此哪怕丢掉自己的良心,哪怕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哪怕是要坐牢但只要赚钱他们就依然会去做,在这个时候还能紧守住一个人的本心,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杨定国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然后说:“中原同志,你说我们要不把周铭同志叫过来好好谈谈吧?”
“当然可以,因为我的好奇心也不必杨老你要小多少,我也很想知道这个小家伙究竟是怎么想的,还有我对这个金融班的未来,也更加期待了。”杜中原说。
但杨定国却摇了摇头说:“我请他来可不是因为这个,我是想了解另外的事情呀,一些我们都忽略了的事情。”
这话让杜中原有些惊讶,他看着杨定国的表情若有所思,似乎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