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坑杀

锦堂归燕 风光霁月 2660 字 2024-05-17

就算昭韵司对从前的孙家来说是九牛一毛,难道对秦家不是?怎么没见老太君舍得给她?

但是秦宜宁知道,老太君就是这个性子,毕竟是她的祖母,她难道还能杀了她?

“老太君教训的是,孙女早回来了,只是父亲叫我去外院书房说了半天的话,耽搁了时间,这才没有立即来给您请安。”秦宜宁乖巧的认错。

竟是她骂错人了?!

老太君憋了满肚子火气,却碰了这么个软钉子,不免有些尴尬。

秦宜宁哪里会等着老人家服软?那样可不是等着叫人记恨么。

是以当即又递了台阶:“让祖母担心,都是孙女的不是,今日定国公府出了这个事不说,大周国书被帖的满街都是,还有人被曹国丈当街杀了,如今外头正是乱的时候,孙女着实不该晚归,只是有生意上的急事儿,顺道去见了钟大掌柜问了账目上的事才回来稍微迟了一些,还请老太君恕罪。”

老太君觉得面上过得去了,心里熨帖的了不少,“嗯,知错就好,你起来说话吧。”

不知不觉间,就将一开始要骂的那些话都忘了。

秦宜宁笑吟吟的起身,拿了美人锤服侍老太君捶腿,只问一些老太君晚膳用的香不香之类的话题。丝毫没有孙氏求情的意思。

老太君见了心里就更熨帖了。

正当这时,外头大丫鬟吉祥快步冲了进来,面色惨白的道:“老太君!外面出事了!”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仔细惊了老太君!”秦嬷嬷训斥。

吉祥看向秦宜宁,眼神中充满了复杂和怜悯,跪下道:“老太君,孙家男丁,刚才被拉出去,都给砍头了!包括才五岁的小表少爷!”

老太君一惊,手中的烟袋锅子掉在地上,明灭的烟灰撒了一地。

“你说什么,不是三日后斩首吗!”

吉祥道:“才刚老爷身边的启泰来回话,说老爷今儿晚上被皇上留在宫里商议大事,孙家人之所以提前问斩,是因为……因为大周那边,因没得到定国公世孙的脑\浆,一怒之下,命人一气儿坑杀了咱们大燕两万俘虏!皇上大怒,等不及三日后了,当场就命人将孙家男丁都给砍了!这会子尸首就丢在午门外,满地鲜血,任人唾骂……”

{}无弹窗

秦槐远在朝为官接触的人不少,可如秦宜宁这般思想上与自己不谋而合,又无须他赘言就能明白他所想之人却不多。

到底是自己的女儿,容貌和行事都与他相似不说,还聪颖非常。

秦槐远心里喜欢,面色和煦的道:“你倒是知道为父的难处。”

秦宜宁认真的道:“父亲能在皇上手下将官做到如今这般大,恐怕睡觉都要警醒的睁一只眼,着实是劳心劳神,您是一家之主,若您有个疏忽,咱们家怕就会如定国公家一般,女儿有时想起,都会为父亲的辛苦和压力而担忧。只可惜女儿身为女儿身,不能为父亲分忧。”

见她小小年纪一副老成模样,秦槐远就觉得女儿可爱的紧,她说出的话,偏偏又是最能触动他内心的话。这个家中,莫说老太君,就是两个弟弟,见了他也只当他是座永远不会倒下的山。

有时,男人要的不是家里人能够帮自己多少的忙,只是体谅自己的付出和为难,便已足够叫人觉得暖心了。

该商议的都已说定,秦槐远便道:“稍后去给你祖母请安,若祖母问了什么,你好生应答。”

秦宜宁就明白秦槐远是怕她与老太君顶嘴,冲撞了老人家。

“是,女儿明白的。”

秦槐远满意的点头,道:“这便回去吧,再好生劝劝你母亲,她心里必定难过。”

秦宜宁应是,刚起身行了礼,外头就传来启泰的声音:“老爷,宫里来了人,说是皇上有急事召见,让老爷速速入宫!”

秦槐远淡淡道:“知道了。”

秦宜宁心头一凛:“父亲,昭韵司的事……”

“为父自有主张,你且去吧。”

“皇上不会责罚您吧?”秦宜宁很是担忧。若是她所拥有的东西会害到家人,她宁可不要。

秦槐远点了一下秦宜宁的额头:“小孩子家的,就做点小孩子家的事,年纪小小的不要这么爱操心,去给你祖母请安吧。”

这般宠溺的语气,是秦宜宁极少从长辈身上得到的,她当即便小脸泛红,雾蒙蒙的双眼弯成了两弯月牙儿,乖巧的给秦槐远行礼,退了下去。

秦槐远目送秦宜宁走远,便吩咐启泰预备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