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筹备

锦堂归燕 风光霁月 3317 字 2024-05-17

说话时,马氏已经捶了逄枭肩头一拳:“你个混小子!天生是有福气的!得秦尚书那般厉害的岳丈老泰山,又能有幸迎娶一位贤内助,你老逄家祖坟是冒烟了!”

逄枭被捶在了麻筋,龇牙咧嘴的道:“外婆手劲儿太大!”

“不大能制住你个混小子?玉屏啊,你赶紧去张罗起来,你个做婆婆的,要主动一些,多与亲家母联系,别以为你儿子是王爷了不起了,你儿子那是个麻烦精,人家宜丫头嫁给他才倒霉呢!”

“哪有这么说自己外孙的。”姚氏毫无怒意的嗔了一句。

姚成谷却是点头道:“你娘说的是,你按着你娘说的吩咐去办。”

“知道了,爹。”

姚氏立即去张罗起来。

逄枭则是叫了谢岳和徐渭之二人来,郑重的道:“下月十一是本王大喜的日子,这段时间府里忙碌,你们二人多帮老夫人和太夫人拿主意,至于规制,不能越过圣迎娶皇后去,其他的怎么隆重怎么来。知道了吗?”

谢岳和徐渭之连忙点头。

他们二人可是善于谋断的谋士,如今却被逄枭安排来筹办婚礼,当真有些大材小用的感觉。

但是他们二人知道秦宜宁与逄枭之间的感情,也知道秦宜宁的为人,加之是圣赐婚,此时的他们也觉得王爷肯将婚事交给他们来张罗,也是对他们极为信任的一种表现。

谢岳和徐渭之便像对待每一次大事一般,仔细的去书房研究了章程。

既然王爷有话,只要不逾了圣娶皇后的制,只要符合亲王的规矩,那一切怎么奢华怎么来,务必要让秦家体会到他们的诚意。

逄枭面色沉稳的送走了谢岳和徐渭之,面色冷肃的跑去了演武场,脱光膀子只穿一条黑色的绸裤,开始对着木桩打起拳来。

他现在激动的无以复加,找不到任何渠道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和过于旺盛的精力,干脆打了一下午的拳,期间打断了三个木桩。

而逄枭的这一举动,让一旁跟着的虎子窃笑不已。

也让忽然悄悄造访的季泽宇惊讶不已。

“阿岚,你来了。”逄枭满身的汗水,身因为夜晚降温而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他却不以为意,接过虎子递来的帕子擦脸擦汗,随即才套了雪白的衣。

季泽宇视线在逄枭身大大小小的伤疤扫过,最后才点头,扬了一下手的酒坛子。

“喝一杯?”

“正合我意。”逄枭吩咐虎子叫人预备菜。便与季泽宇到了卧房里坐下。

季泽宇看逄枭眉头微蹙,一副打了一下午拳还意犹未尽的模样,禁不住安慰:“圣赐婚,你只能遵旨,算从前有杀父之仇在,如今你也只能忍耐了。我看得出你是喜欢秦氏的,往后你大可以放下仇恨,好生的过日子。”

逄枭有些意外季泽宇会这样劝他,笑了一下道:“我知道。”

{}无弹窗

早在圣下令传旨之时,秦槐远身边在宫门口听消息的小厮得了信儿,撒丫子跑向了拴在树杈的马,翻身一跃而,飞奔着回家去报讯。

秦宜宁正与孙氏在屋里做针线,听见二门传来婆子欢喜的一阵大呼。

“老太君!夫人!小姐!大喜,大喜!”

这一声嚷,让屋里的众人都惊住了,老太君撩帘子出来,焦急的道:“怎么回事!快说!”

守二门的婆子满脸笑容的道:“老太君,大喜喽!才刚跟在老爷身边的小子来传话,今儿个圣下旨赐婚,将咱们家四小姐赐婚给忠顺亲王为王妃了。他得了消息回来传话,宫里赐婚的旨意说话要到了。”

全家人闻言,震惊的无以复加,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看向扶着孙氏站在廊下的秦宜宁。

秦慧宁的手渐渐紧握,自卑的低下了头。

八小姐先是愣了一下,转而便欢喜的道:“四姐姐,恭喜你!”

八小姐这一声恭喜,让所有人都回过神来,纷纷七嘴八舌的对孙氏和秦宜宁道喜。

老太君也喜不自胜,“好,好,虽做个王妃不得做圣的宠妃风光,可到底咱们家女儿也是有了个好归宿。四丫头嫁了,接下来便是慧姐儿和宝姐儿了。”

在外院的爷们也得了消息,秦宇、秦寒、二老爷和三老爷也都进来道喜。又焦急的去准备香案烛台预备接旨。

老太君双手合十对着天空拜了拜,“想不到咱们家来到大周连连有好消息,真是祖宗保佑,祖宗保佑!”

二老爷笑道:“不光是祖宗保佑,还多亏了大哥的本事。如今我也在礼部得了个官儿做,三弟的产业也联络妥当了,这一切都多亏大哥的安排。”

“是啊。”三老爷笑着点头。

秦家在经历了屠杀,饥馁,劫掠之后,又一次站稳了脚跟,虽然牺牲了许多的人,可他们的骨气却从来没有消失过。

一家子预备的差不多时,宫的圣旨便到了。

宽敞的院落正预备了香炉香案,地摆了蒲团,全家人按照身份跪妥,传旨的内侍笑吟吟展开明黄色圣旨,用尖细的声音朗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闻礼部尚书秦槐远之女宜宁,年十六,娴静雅、才貌出众、温厚谦恭、兰心蕙性,朕与太后闻之甚喜,今忠顺亲王逄枭,年二十四,值适婚之龄,武双全、忠君敬。秦氏待字闺,与逄枭郎才女貌、堪称佳配,特将秦氏宜宁许配忠顺亲王逄枭为正妃,一切礼仪皆交由两家商定操办,于五月十一日完婚,钦此!”

“谢圣隆恩。”

一家人郑重的叩头。

秦宜宁跪在正当,垂首双手高举过头顶接过圣旨。

传旨的内侍笑着说道:“恭喜秦小姐了。”

二老爷、三老爷和两位堂兄立即客气的与内侍寒暄,送了个大的封红,又引着去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