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现在就只希望圣上早点得救。
若是圣上不能得救,朝廷里又找不出个能挑起大梁力挽狂澜的能臣,恐怕大周危矣!
朝廷里出了这么大的两件事,终究是瞒不住的。北方龙骧军连丢了三关,退守天门关等待援兵。南方燕朝又重新复苏,三府与南燕呼应着拥护尉迟燕重登地位。一旦南边动手,那大周真的是两面夹击了。
秦宜宁与父亲听到这消息时,一时都是沉默。
燕朝降臣一夜之间消失不见,必定是早就商议好的。
可是作为燕朝降臣之首,他们竟然没有对秦槐远事先露出一点口风。
尉迟燕逃走,他不知道。
降臣们回国,他也不知道。
如此被边缘化,被隐瞒,让秦槐远心里一时百味陈杂。
秦宜宁安慰着秦槐远:“父亲,这些事不告诉您也是好的。若是他们当真找上了您,反而还要面临选择呢,到时候岂不是两难?还是这样好。您现在已经不是官儿了,咱们一家子只图自在的生活在一起,别的都不图,找不找咱们也都无所谓,您说是不是。”
秦槐远微笑着点头:“你说的是。我现在想着的无非是之曦能平安回家,你能平安诞下麟儿,朝廷中的纷乱我已经顾不得了。待到将来为父年老,或许还想回到家乡去看看。或许也会在家乡常住,毕竟咱们家以前的庄子都在南方。其余的,我也不在乎了。”
秦宜宁见秦槐远说的真诚,并非是为了安慰她而敷衍,才放下心来。
“王妃。”门前传来纤云略显急躁的声音,“府外来了一群人,为首的是个中官,说是要请老太爷出去。有话相询。”
秦宜宁与秦槐远对视了一眼,心中都有了思量。
秦宜宁道:“可听他们说是哪里来的宫人?是养心殿的,还是慈安宫的?”
“奴婢不知。不过那中官带来的还有宫里的金吾卫。看样子来者不善。”
秦槐远道:“必定是因为南燕的事,燕朝当初来了的降臣也并不是都走了的。那些人估计也被逮押了。”
秦宜宁站起身,啪的一拍桌子。
“他们倒是打的好主意。想在我王府抓人?还要看他们有没有这个本事。”
秦宜宁怒火中烧,吩咐道:“将精虎卫都调集起来。陪我出去看看。我倒要看看他们打算问我父亲什么话!”
纤云应是,便飞快的下去吩咐。寄云和冰糖则为秦宜宁换上室外的鞋,担心她雨后受凉,又取来藕荷色如意纹对襟云肩为她披上。
秦槐远无奈的站起身来,吩咐人来扶着自己,“为父与你同去吧。你也不要脾气太大,对你身子不好。到时为父与他们说。”
秦宜宁却知道,这些人必定是太后那个榆木脑子安排来的。皇上都丢了,他们不想着怎么稳固朝政,应付南北,却先在京城抓起人来,简直是怕大周不够乱。
王芝的话说的直白,众人心里都很明白。
如果真的有朝一日需要用到京城周边的守军来护卫京城,那鞑靼的铁蹄岂不是要践踏到京城来了?
乌特金汗是与逄枭和季泽宇齐名的战神,京幾大营的人若无逄枭和季泽宇统帅,恐怕根本不是鞑靼人的对手。
栗郡王低垂着头,不敢让人看到他眼中的情绪。
太后则略有不满,只觉庆阳侯此语是堕了太后周家一族的体面,配不上她这些日的提拔。
庆阳侯惊觉失言,压下心中的恐惧,昂首挺胸的道:“我也只是为了太后和城中百姓的安危着想才有此言,至于我本身,当然愿意披挂上阵,当武将便是要沙场拼杀,杀敌决胜才能畅快。”
太后闻言终于面色缓和,微笑着点头,“你能有这种决心就很好。既如此,曾兵天门关的事就交给你与王大人商议了。”
王芝拱手,朗声应:“臣遵太后懿旨!”
庆阳侯心里打鼓,面上不甘示弱的也行礼道:“遵旨。”
太后点了点头,北方之事得了解决,心里也稍微放松,面上便挂了笑容。
庆阳侯见太后心情好起来,便笑着安抚道,“太后不要担心,龙骧军退守天门关,必定也是权宜之计,不过是鞑靼人来的太过突然,一时不防备才会如此。季驸马率领的龙骧军征战多年,乃是身经百战的虎狼之师,相信只要重整旗鼓,龙骧军必定能将鞑靼驱逐出我朝疆土。”
太后禁不住微笑着频频点头,她这个女婿虽然性子不讨喜,人也冷冰冰的不懂得心疼人,时常将安阳气的到宫里来哭诉。可他带兵的本事的确是不容忽视的,相信他带出来的龙骧军不是什么无能之辈,没道理那么容易就让鞑靼人打进天门关来。
太后的心中更多几分安定。
毕竟大周才刚建朝五年,当初打下天下的将士们还热血未凉呢,将他们放出去,必定一个个嗷嗷叫着饿狼一般撕咬敌人,这方面的信心太后还是有的。
兵部尚书王芝斜睨庆阳侯,心下的鄙夷几乎要抑制不住。
看来他还是低估了庆阳侯,谁说他只会花天酒地的?这位溜须拍马的本事也不差。想起还不知生死的圣上,王芝眉心的忧虑就如何都忍不住了。
即便朝中没有动荡,圣上来主持大局,如此危局也不是能够轻易解决的。何况太后一介毫无政治头脑的女流,和一个懦弱无能的郡王?
这些人真真是想要谋权想疯了。
王芝没兴趣在这里奉承太后,便行礼告退。
临出殿门还不忘叫上庆阳侯:“侯爷不如与在下同行?”
太后却是笑道:“哀家还有事要与庆阳侯说。”
王芝便应是,行礼后退下。栗郡王见状也行礼告退。
太后一直端庄的点头,待外人都离开后,才面容严肃的将庆阳侯叫到跟前。
“大勇啊。如今哀家可是将能给你的权都给你了。你可要努力,为哀家争一口气,也是为了咱们周家争口气。咱们平日虽然过的好,可旁人都说是皇帝仁孝,才有了咱们周家的今天。哀家虽也知道皇帝孝顺,但咱们周家又比谁差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