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和张寒异口同声地回答道,随即一起离开。
很快,我们就将部队集结完毕。然而就在我们对面东吴的大军也已经整装待发,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夏城他们也从夷陵关的城墙上来到了大军的阵前,一个时辰很快就会过去,对面的陆逊也已经身披铠甲站在了万军之中。看得出这次他将亲自披挂上阵,身旁站着的正是东吴大将周泰、韩当、和凌统。攻城机械也在敌军身后准备就绪,命运的齿轮已经转动……
“看来,你们已经准备好了,本将言而有信只派了三万将士,当然也希望你们可以信守承诺,要不然之前的约定一概作废。”陆逊大声地喊道。
“当然,将军言而有信,我们又怎么会背信弃义呢?”夏城毫不示弱地说道。
“好!那我以三声鼓声为号,鼓声一落,我军即刻发动进攻。成与败,就看你们自己的了。”陆逊威风凌凌地说道。
在他说完之后,敌军中鼓声震天,三鼓齐鸣之后,敌军便开始向我军发动进攻。这一次韩当为左路先锋,周泰为右路策应,陆逊则带军正面进攻,而凌统则指挥着攻城机械,在大军的掩护下前进。
敌军改变了战术,这次的攻击并不如同上次,两路进发。而是以韩当的左路为突破,右路的周泰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正面的陆逊,则是压制我军的主要兵力。
现在放在我们面前的同时也出现了三种方案:第一种为集中所有兵力击退大军韩当,打乱敌军攻击节奏,让其右路周泰完全失去作用,那么正面的陆逊大军也就失去了两翼的掩护;第二种是以我军左路为主,率先击退右路相对薄弱的周泰,然后顺势从左路绕到敌军身后,攻城机械的调转十分缓慢,这样一来我军也就取得了先机;第三种为派出两路士兵阻挡敌军两翼,而将所有的主力部队击中攻打正面而来的陆逊,先将其主帅击退,则敌军军心尽失,再攻击敌军的两路,则好不费吹灰之力。
然而每一种方案的选择都伴随着相应的风险,敌军也会改变其的阵型来应对我军的对策。自古以来,战场变幻莫测,只有不停地调整战术,才能出奇制胜。
夏城并没有很快的做出抉择,而是仔细地观察敌军攻击的模式。在他的心中恐怕已经呈现出几十种对阵的方案,就如同棋手在对局前布局的精妙的布局一样。
同样敌军的陆逊也是如此,只要夏城一旦实行应对方案,他也势必会改变自己的部署,更或者我们所看到的眼前敌军的阵型也只不过是起到虚晃的作用。
两军对阵,战术的运用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
“成尹,夏城怎么不制定战术啊,这敌军很快就要向我们攻过来了啊。”崔力在一旁担心的问道。
“不用担心,夏城自会有他的办法。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敌军真正的阵型绝不会如此的简单,我军只要稍稍沉不住气发动攻击,就会满盘皆输。夏城现在按兵不动,也正是在不停地观察敌军真正的布阵到底是什么。”我对着崔力说道。
我看着向我们冲过来的敌军,感到了一阵前所未有的压迫感。此时的我可以体会到夏城内心深处的感受,统领千军万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在短暂的时间内找到进攻的突破口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时的我只有相信眼前的夏城。
(前言)
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能再逢春。
(正文)
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现在终于将眼前的局势扭转了过来。虽然我们还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至少向前方迈进了一大步。
此次的东吴只派出三万将士与我军作战,这就等同于给了我军一次公平作战的机会。即使不使用任何的兵法战术,我们也有50的可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夏城。”张寒突然向夏城问道:“你说陆逊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他真的只是为了保住先锋部队,才做出这样的抉择?还是这又是他的另一个战术?”
“张寒,管他什么战术!不管怎么样,敌军的兵力直接减少到了和我军相同,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就是大获胜利了。”崔力看待事物的方法总是仅限于表面,而不是事物的内在。
“张寒同学,难道你的意思是敌军是故意这么做的?可是他们到底为什么要做出如此大的牺牲?”吴教授不解地问道。
此时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起来,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让东吴做出如此大的退让的话,恐怕也只有夷陵关内的机关了。
“是机关。与其说说他们想保住先锋部队的性命,倒不如说他们是想让我们无法使用夷陵关中的机关。”
直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如果我们一直启动着夷陵关中的机关的话,那么东吴的军队也就无法靠近,他们也就无法攻下夷陵关。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原来是这样啊,早知道就不答应他们了。那我们现在不是把获得最终胜利的机会又拱手送给了他们?”崔力后悔的说道。
我明显看到赵朦雨、崔力和吴教授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情,然而夏城却没有说话。
我相信他并不是没能考虑到这一点,他这么做一定有着他的道理。
“你们说的没错,如果启动夷陵关的机关,那么敌方的士兵根本就不可能靠近我们,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无法攻取夷陵关。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在这个‘奇阵’中所待的时间太长了,恐怕‘奇阵’中所储存的水和食物也已经不多了。如果aef公司的研究人员一直无法啊打开‘奇阵’而我么又一直在里面与他对峙,长此以往即使我们守住了这个夷陵关最终也难以活着走出这个‘奇阵’。与其这样,倒不如接受这次挑战,至少最后的希望也不显得那么的渺茫。三万敌军,只要战胜这三万敌军,我们就可以取得这场夷陵关之战的最终胜利,同时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离开这里,这才是我们最终最后的希望。”夏城说道。
夏城说的没错,当我们进入这个‘奇阵’之后,每一次的水和食物都是有限的,然而最近食物的供给越来越少,夏城才会做出这样的推断。一旦没有了水和食物不要说和敌军对峙了,就连最基本的身体机能的运作也变得不可能。这的确就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夏城,那我们接下来有什么战术?陆逊做出这样的打算,心中必有主意。虽然我军从兵力来看稍稍大于三万人,但是张寒所带来的军队由于长途跋涉肯定早已疲敝不堪,而跟随我作战的将士也大多连日征战,早已十分劳累了。东吴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他们也和我们连续征战多日,但他们却可从大军中选择精锐的部队,这样一来看似公平的战斗,然则却并非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天平有所倾斜。”我不假思索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