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冯易亦是暗自偷乐不已,他自然知道这三支部队肯定是卫家花了大代价,才帮助卫修永组建起来的。

如今也算是先收点利息,嘿嘿,让你们招惹小爷……

洛阳卫府。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啊!”

卫襄狠狠地一拍桌子,哆嗦着嘴唇喃喃自语。

“父亲,该不会是有人故意散播谣言吧?修永堂哥可是快要晋升中级武将的人,怎么会栽在一个孱弱的异人手里?”

卫仲道轻咳两声,用手绢擦了擦嘴角,而后有些虚弱地说道。

“你没长脑子吗?他们从昨晚到现在一个人都没有回来,难道这都看不懂!你,你,唉!”

卫襄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狠狠瞪了一眼卫仲道,不过看着儿子畏缩的样子却是又不忍心再训斥。

“午夜的时候我便派人去打探过了,巡防营有很多人都看到了。不仅是修永,其他的一百死士也全部死绝。

天子震怒,如今我卫氏已然被司隶校尉的人死死盯上。司隶的人向来鼻子比狗还灵,若是被他们嗅出一些东西来,那我卫家可就有大难了。

卫邛!”

卫襄似是在给卫仲道解释,又似是在说给自己听。之后却是蓦然朝着门外喝道。

“家主!”

“立刻飞书河东老家,让族老们准备厚礼,尽快打点朝中关系。同时备上厚金,主动献给天子,一定要想办法让天子消了怒火。

另外,让鹰穴立刻执行搬穴计划。明日日出之前必须全部搬离!”

“是!”

房中一时沉闷的有些压抑。良久后,卫仲道才小声嗫嚅道:“爹,此事也太过古怪了。

我们先前都没想到那个风无极竟然是个异人,可他作为一个孱弱的异人,怎么可能杀掉我们一百死士?更遑论还有修永堂哥呢。”

卫襄闻言眼中亦是透出一丝疑惑来,静静思虑一会儿道:“关于这个风无极的消息下面已经传上来了。

此人是昨日才忽然出现在洛阳,一出现便赈济了许多难民,而且为了保护那个蔡琰,还杀了很多异人。

据说他的手下都是好手,那些异人根本没有多少反抗之力。

只是他应当没有初级武将才是,更何况想要杀掉修永,没有中级武将的实力,根本办不到。

如此看来,那就是有人在暗中帮助他。

只是,会是谁呢?谁会无缘无故的帮助一个异人?

难道是我卫家的仇敌?可我卫家这些年做事,尾巴处理的都比较干净。即便有遗漏,也不可能牵涉出什么大人物来才是。”

一番推敲后,卫襄却是越发疑惑不解。

不过没关系,只要先过了眼前这关,这笔账他迟早要跟那个混蛋异人好好算算!

然而,卫襄不知道的是,一场更大的危机却是正在悄然而快速的向着他们涌来……

{}无弹窗第二天,南营。

“站住!干什么的?”军营大门前的栅栏处,一个盔甲凌乱、嘴里斜叼着根竹枝的百夫长斜眼看向冯易等人喝道。

康平上前两步伸出右手,而后左手抬起揭开了上面的黑布。

百夫长原本以为对方是想要贿赂自己,而后进营找人的。因而斜着脑袋在那里喜滋滋的看着。

可是当黑布被拿掉,看到康平手上的东西时,却是猛然打了个激灵。

急忙站好身子捶胸道:“不知大人驾到,卑下罪该万死!还望大人不要见怪!”

冯易上前两步,伸手拿掉百夫长嘴里的竹枝,而后笑眯眯地拍拍百夫长的肩膀,这才带着众人走了进去。

待得众人远去,一旁的士卒不由愣愣地问道:“百夫长,怎么回事?对方这是啥子来头?”

“啥子来头!啥子来头!有印绶在身的人,你说是啥子来头!你个夯货!”百夫长一边说着,一边狠狠地拍着说话士卒的脑袋。

“啊,小的错了,您别打了,再打就傻了!”

“傻了?你个夯货,不是本来就是傻的吗?哼,真是个夯货!”

走进军营,预料中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却是根本就没有。

沿途遇到的士卒也都是无精打采、痞里痞气的,甚至都没几个铠甲和衣衫整齐的。

冯易不由暗自摇摇头,就这般军队,怪不得对付黄巾军会输赢参半。

若不是朝廷这方有着谋略和经验不凡的大将,若是黄巾军能有几个擅长谋略和打仗的将领,那黄巾之乱能否被平息,还真的很难说。

来到左都尉的营房前,冯易向着营房两侧的侍卫问道:“某乃新任曲军候风无极,特地前来报到。不知卫修永卫都尉可在?”

“回大人,卫都尉不在,今日一直未见他到来。不过从事中郎邹林邹大人在里面,大人可先向邹大人报备。”

侍卫闻言急忙恭声说道。

冯易不由眉头微皱,这都日上竿头了,身为都尉竟然还没有前来。

暗自摇摇头,挥手让康平等人在外等候,而后便举步来到营房前,掀开门帐走了进去。

“左都尉麾下新任曲军候风无极奉命前来报备!”

看着前方长条形案几后坐着的中年书生,冯易双手捧着印绶恭声道。

从事中郎是六百石官职,比自己曲军候的比六百石要高了半级,因而冯易自是不会随意招惹。

邹林放下书卷,起身笑道:“原来是风军候,多有怠慢,多有怠慢,还望勿怪啊!”

冯易闻言亦是放松下来笑道:“邹中郎说的哪里话,看您忙于文案,想来是公务繁忙,岂敢称得怠慢。”

邹林不由尴尬一笑,他此刻哪还有心情看什么文案,只不过听到有人来装装样子而已。

“对了,不知卫修永卫都尉此刻在何处啊?”

邹林闻言顿时神色一僵,继而开口道:“他在司隶校尉府。”

冯易不由奇道:“他跑去司隶校尉府做什么?”

司隶校尉冯易自是很清楚,它是汉朝皇帝监察百官、皇亲国戚,以及帝都附近形势的眼睛和耳朵。

尤其在东汉末年,司隶校尉被提升到了一种很高的地位,甚至可以与御史中丞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