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林此前告诉了自己很多事,包括校尉梁方的心思。
而自己之前也观察过梁方,除非梁方很会善于伪装自己,若不然应当不会有什么问题。
此时瞥到张飞有些郁闷的神色,冯易不由笑道:“益德兄,你也不用沮丧。
原本我只是想先让你和康平监管其他两曲。
不过,看刚才那两位军候的神色,似是对于我出任都尉以及监管的安排很是不满。
既然如此,待得与黄巾大战之时,你们便想办法让他们‘牺牲’吧。
一则让你们二人可以更能放开手的指挥两曲,二则也是为了免去后患。若是他们有什么不轨或者拖后腿的心思,那到时候麻烦也不小。”
张飞闻言不由双眼一亮,继而哈哈大笑道:“不错!俺老张果然没看错无极兄弟啊,哈哈……
你放心,那个坏小子老张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既然他们找死,那也怪不得我等了。”
“是!主公放心!”
康平亦是点点头应诺。
关羽却是眉头微皱,“无极兄,如此做恐有些不妥吧?”
冯易面上一愣,但心里其实跟个明镜似的。他很清楚关羽的性格,关羽可不像张飞那样大大咧咧。
他虽然高傲,但也很正直。自己这样的安排确实会让他感觉不舒服。
“云长兄,非是我狠心。只是黄巾贼寇势大,吾等出征不可有丝毫差池,若是此二人因为不满而私通黄巾,到时结果很难想象。
毕竟,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我左都此刻有诸位坐镇,出征黄巾,吾等无惧任何敌人!但若是内部出了问题,那绝对是一个灾难。
对于这种事,我绝对不能坐视不理。”
“可他二人毕竟还未投敌,吾等若只因为怀疑便害了他二人性命,关某还是觉得有些不妥。”
“大哥!”
正在此时,一道人影却是快步进入了营房。众人看去,却原来是伏虎。
“如何?”
“大哥,那两个家伙竟然早就成了黄巾的细作,而且俺听他们的语气,似乎南营中还有其他的黄巾细作在。”
伏虎面色愤怒地说道。
冯易不由一愣,这说辞不对啊。他只是让伏虎假装去监视那二人一番,而后便回来说二人想要在与黄巾大战的时候叛投对方。
以伏虎的心思,不应该会编出这一套更像那么回事的说辞来。那就只能说明此事另有玄机……
“阿虎,你仔细说来。究竟怎么回事?”
“大哥,那两个老小子是黄巾渠帅波才的暗线。
而且听他们的意思,他们好像还帮助波才或掳走将官的家属、或重金收买,诱降了南营好几个将官。
若不是大哥吩咐不能动手,俺早就将他们砸死了!”
伏虎愤愤不平的怒声说道。
冯易不由心头一跳,这节奏有些不对啊。黄巾怎么会将手伸的这么长?
而且,到底单单是波才独自进行暗中收买的活动,还是整个黄巾军都在进行?
如果是后者,那可就真有好戏看了……
{}无弹窗朱儁性格刚猛,对于能够威胁汉王朝的人向来是欲杀之而后快。
历史上,黄巾将领韩忠欲要投降,但朱儁却拒不接受。理由便是纳降黄巾会给汉室带来隐患。
熟不知此番选择却是使得后续大战连连、死伤无数,而且黄巾余寇更是层出不穷的不断冒出。
为何?朝廷欲要赶尽杀绝,那又岂能引颈就戮?
脑海中一系列信息闪过,冯易深吸一口气,抱拳道:“朱将军,敢问为何认定某与汝等非同一族类?
发式?肤色?还是信仰?”
“放肆!胆敢跟将军如此说话!”朱儁一旁的将军司马张超怒瞪向冯易,冷喝一声。
朱儁摆摆手让张超不用理会,而后却是冷笑一声道:“信仰?哼!本将之信仰乃是大汉王朝!是天下百姓!
汝之信仰又是何物?钱财?地位?抑或者不轨之心?”
冯易摇摇头轻笑一声道:“朱将军又如何肯定我的信仰不是天下百姓?就因为我是异人的身份?
呵,朱将军的认知如此片面和武断,未免有些太失身份吧?”
“你!”张超刚刚压下的怒气却是猛然再次窜起,手中长刀便要出鞘,不过却是被朱儁不悦的瞪了回去。
冯易面无表情的扫了一眼张超,此人竟是高级武将。想来便是那位后来的十八路诸侯的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了。
只是没想到他此刻竟是朱儁手下的将军司马。
不过将军司马也是不小的官职了,那可是秩千旦,比校尉还要高一些。
朱儁冷哼一声,瞪向冯易道:“汝等异人向来自私,又何谈汝之信仰是天下百姓?”
“敢问朱将军可亲眼见到异人行那自私自利之事?若是有,又有几番?”
朱儁不由一怔,微皱了下眉头道:“本将并未亲眼见到,但……”
“这不就是了。朱将军甚至都未曾亲眼见识过异人为祸,又依何断定异人便是自私自利的代名词?难不成只凭那些传言?”
冯易打断朱儁的话再次反问道。
“更何况,即便异人中有许多心地不纯之人,但又岂能一竿子打翻所有异人?
无论是你们,还是异人,但凡是人,便会有优劣之分。
正如每个人皆有善恶两面,将军又如何肯定每个异人恶的一面都比善的一面大呢?”
“属下不敢说自己有多么善良,但起码不会戕害无辜的百姓。此处有一封信笺,还望朱将军抬眼观瞧。”
冯易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笺走前两步双手递向朱儁。
张超上前接过信笺,同时还瞪了一眼冯易,这才看向朱儁道:“将军?”
朱儁皱了皱眉,却是没有拒绝。伸手拿过了信笺。
当看到信封上的“荐才信”三个字时,朱儁便是一愣。因为这字迹好像有些熟悉……
待得从中拿出信纸阅读一遍后,更是惊愕。
这竟是侍郎蔡邕的荐才信,而且其中还写到风无极初到洛阳便赈济难民的事。
蔡邕是他的好友,对于蔡邕的品行他向来都很钦佩。
此外,蔡邕向来鲜少举荐贤才,没想到这次竟然特地举荐了一个异人。
将信笺还给冯易后,朱儁一时间心里很是复杂。
蔡邕的字迹他再熟悉不过,而且上面还有他的印玺盖戳,所以信是真的。
可蔡邕为何要举荐他?难不成这个风无极果真品行尚可?
再想到其中提到风无极赈济数千难民的事,朱儁暗叹一声,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蔡邕。